[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3112.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天;赵美琪;奚媛媛;叶纯麟;李建龙;叶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210/02;C08F110/02;C08F4/02;C08F4/646;C08F4/649;C08F4/6592;C08F4/7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及内给电子体,所述的活性组分为过渡金属催化剂,所述的载体为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所述的内给电子体与活性组分的摩尔比为(0.01-100):1,所述的载体与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0.01-100):1;
该催化剂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得到: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及改性剂加入至溶剂中并进行搅拌,之后加入过渡金属催化剂、内给电子体,搅拌后洗涤、干燥,即得到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
所述的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源、铝源加入至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模板剂,搅拌陈化后进行水热反应,经分离得到分子筛晶种粉末;
2)将分子筛晶种粉末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后加入造孔剂,超声分散后加入增粘助剂并继续搅拌,得到静电纺丝前驱液;
3)将静电纺丝前驱液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中进行纺丝,并在接收载体多孔二氧化硅片上层自组装,得到均匀的织物状纤维层,之后进行程序升温煅烧,得到晶种膜;
4)将硅源、铝源加入至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模板剂,搅拌陈化后置于高压反应釜内,并加入步骤3)中的晶种膜进行晶化,后经洗涤、高温煅烧、浸泡、干燥,得到所述的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
所述改性剂为烷基铝或烷氧基铝;
所述的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的介孔孔径为0.01-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包括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包括单酯类内给电子体、二酯类内给电子体、芳香族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有机胺类内给电子体、二醚类内给电子体、有机硅烷类内给电子体或杯芳烃类内给电子体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及改性剂加入至溶剂中并进行搅拌,之后加入过渡金属催化剂、内给电子体,搅拌后洗涤、干燥,即得到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
所述的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源、铝源加入至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模板剂,搅拌陈化后进行水热反应,经分离得到分子筛晶种粉末;
2)将分子筛晶种粉末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后加入造孔剂,超声分散后加入增粘助剂并继续搅拌,得到静电纺丝前驱液;
3)将静电纺丝前驱液置于静电纺丝设备中进行纺丝,并在接收载体多孔二氧化硅片上层自组装,得到均匀的织物状纤维层,之后进行程序升温煅烧,得到晶种膜;
4)将硅源、铝源加入至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模板剂,搅拌陈化后置于高压反应釜内,并加入步骤3)中的晶种膜进行晶化,后经洗涤、高温煅烧、浸泡、干燥,得到所述的织物状多孔分子筛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源为有机硅或无机硅,所述的铝源为含铝化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酰胺类有机溶剂、吡啶烷酮类有机溶剂、氯仿类有机溶剂或醚类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所述的模板剂为水溶性模板剂,所述的造孔剂为无机造孔剂或有机造孔剂,所述的增粘助剂为高分子类增粘助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聚合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7.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作为主催化剂,并加入助催化剂,先进行乙烯均聚,再加入共聚单体进行共聚,即得到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氧烷或有机硼化合物,所述的共聚单体包括α-烯烃、共轭二烯烃、芳族乙烯基化合物、脂环乙烯基化合物、环烯烃或极性共聚单体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1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