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服务动态伸缩及迁移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2672.6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8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黄瀚;马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丁芸;赵元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服 动态 伸缩 迁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服务动态伸缩及迁移方法和装置,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收集每个微服务的运行状态信息;如果平均调用延迟满足预设条件,将微服务标记为待优化微服务;如果平均资源利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将微服务标记为待优化微服务;获取待优化服务对应的目标资源利用率、当前资源利用率、容忍度、当前副本数以及调整窗口;并当目标资源利用率、当前资源利用率和容忍度满足调整条件时,计算待优化服务对应的目标副本数;将与待优化微服务之间亲和度最高的其他微服务作为待优化微服务的迁移服务;利用目标副本数进行扩容,或者,利用目标副本数进行缩容;利用迁移服务进行迁移操作。能够提高微服务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服务动态伸缩及迁移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多个领域都面临着大量数据处理任务的需求,如数据过滤、目标跟踪、图像分类等。但是单个设备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无法支撑这些复杂的计算任务。因此,可以结合云计算技术,整合多个设备的资源来提供强大的计算服务。在传统的云计算环境中,云服务由可能远离最终用户的集中数据中心提供。然而,由于一些环境下,如救灾环境中的网络时断时连以及距离过远的问题,云服务的可靠性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联邦云是解决这样动态复杂场景下的新型云计算结构,它由分布式子云组成,每个子云平台可以看作一个集群。联邦云可以动态调整子云的数量以满足任务需求,并且子云可以跟随用户以保证服务质量,但是结构的灵活多变性也给服务稳定可靠性带了新的挑战。
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的系统通常由相互通信的小型微服务组成,每个微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运维,提高了应用开发管理的效率。联邦云环境中微服务应用由多个相互通信的服务组成,并且分布式部署在不同地区的子云上。由于服务请求量、子云位置、网络状态等环境动态变化,微服务的服务质量也随之波动。服务部署时设置的副本数量可能满足不了临时激增的用户需求,并且随着用户或者子云移动,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延迟随之变化,进一步增加了微服务故障的概率。传统的单云平台服务保障技术难以适应联邦云平台服务能力大规模快速变化的情况。因此,如何在复杂动态的多云环境下保障云服务持续可靠提供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服务动态伸缩及迁移方法和装置,以提高微服务的可靠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服务动态伸缩及迁移方法,包括:
收集每个微服务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微服务的调用信息和资源使用信息;
针对各个微服务,根据所述微服务的调用信息计算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微服务的平均调用延迟;如果所述平均调用延迟满足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微服务标记为待优化微服务;
根据所述微服务的资源使用信息,计算第二预设时间范围的平均资源利用率;如果所述平均资源利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微服务标记为待优化微服务;
根据不同微服务的调用信息,确定微服务之间的亲和度,所述亲和度用于表示不同微服务之间的依赖性;
针对所述待优化服务,获取所述待优化服务对应的目标资源利用率、当前资源利用率、容忍度、当前副本数以及调整窗口;并当所述目标资源利用率、所述当前资源利用率和所述容忍度满足调整条件时,根据所述目标资源利用率、所述当前资源利用率、所述容忍度、所述当前副本数以及所述调整窗口,计算所述待优化服务对应的目标副本数;
针对各个待优化微服务,根据微服务之间的亲和度,将与所述待优化微服务之间亲和度最高的其他微服务作为所述待优化微服务的迁移服务,所述迁移服务用于表示将所述待优化微服务迁移至所述其他微服务所在的节点上;
利用所述目标副本数进行扩容,或者,利用所述目标副本数进行缩容;
利用所述迁移服务进行迁移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2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