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段式加固的既有群桩抗震性能提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2313.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包小华;陈湘生;崔宏志;刘庭金;谢雄耀;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谢松 |
地址: | 51806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加固 既有 抗震 性能 提升 方法 | ||
1.一种多段式加固的既有群桩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对既有群桩的分布和地层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既有群桩对应的候选加固方案;
基于桩基非线性理论计算,分析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一加固效果;其中,所述第一加固效果包括:第一桩内力和第一桩变形位移;
基于相似比振动台模型试验,确定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二加固效果;其中,所述第二加固效果包括:第二桩内力和第二桩变形位移;
确定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加固率;
根据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一加固效果、第二加固效果以及加固率,确定所述既有群桩对应的目标加固方案;其中,所述目标加固方案为所有所述候选加固方案中的一个;
所述基于桩基非线性理论计算,分析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一加固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既有群桩的受力与变形特性,确定所述既有群桩的第一原始桩内力和第一原始变形位移;
针对每一个候选加固方案,根据加固后所述既有群桩的受力与变形特性,确定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一加固桩内力和第一加固变形位移;
根据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一加固桩内力和所述第一原始桩内力,确定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一桩内力;其中,所述第一桩内力为所述第一加固桩内力与所述第一原始桩内力之差;
根据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一加固变形位移和所述第一原始变形位移,确定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一桩变形位移;其中,所述第一桩变形位移为所述第一加固变形位移与所述第一原始变形位移之差;
所述基于相似比振动台模型试验,确定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二加固效果,包括:
按照预设的几何与材料相似比制作群桩模型,并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得到所述既有群桩的第二原始桩内力和第二原始变形位移,以及加固的所述既有群桩中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二加固桩内力和第二加固变形位移;
针对每一个候选加固方案,根据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二加固桩内力以及所述第二原始桩内力,得到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二桩内力;其中,所述第二桩内力为所述第二加固桩内力与所述第二原始桩内力之差;
根据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二加固变形位移以及所述第二原始变形位移,得到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第二桩变形位移;其中,所述第二桩变形位移为所述第二加固变形位移与所述第二原始变形位移之差;
所述确定各候选加固方案各自分别对应的加固率,包括:
针对每一个候选加固方案,确定该候选加固方案的加固区域高度、加固区域宽度、加固体段数以及相邻两段加固区域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候选加固方案的加固区域高度、加固区域宽度、加固体段数以及相邻两段加固区域之间的距离,确定该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加固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加固的既有群桩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加固方案对应的加固率为:
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加固的既有群桩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既有群桩的分布和地层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既有群桩对应的候选加固方案,包括:
对既有群桩的分布和地层状况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既有群桩的群桩分布、结构设计参数、地层条件,地层参数以及地下水条件;
根据所述既有群桩的群桩分布、结构设计参数、地层条件,地层参数以及地下水条件,确定所述既有群桩对应的候选加固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23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