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1834.4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瀚琨;蒋善庆;唐欣如;杨海晴;付洋;徐锦辉;宋硕;李胡彬;艾琦;叶银庆;侯茗耀;王利平;彭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24;C02F1/28;C02F1/32;C02F1/467;C02F1/469;C02F1/66;C02F10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小区 雨水 系统 | ||
一种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属于生态环境领域。雨水经雨水管道流入系统,管内设流量探测计监测流速,调节控制阀启闭,保证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雨水分离、净化与回收。雨水流至雨水分离单元,初期雨水经过滤后分离至市政污水管道。中后期雨水则进行过滤、吸附和酸碱中和等处理,并流入贮水池,再经提升泵输送至预沉池中沉淀可沉物和漂浮物。启动抽真空装置,雨水在虹吸作用下流入深度净化单元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电极板电解雨水产生的微气泡和吸渣机共同作用下,降低水体SS含量。同时有机物被电极板电解氧化,COD含量降低,最后流入蓄水箱内储存。该系统可得不同水质的清洁雨水资源,实现了对清洁雨水的有效回收、雨水水质分级回用和清洁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流量探测计、控制阀、雨水分离单元、贮水池、提升泵、止回阀、预沉池、抽真空装置、深度净化单元、蓄水箱于一体的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由于快速城镇化硬化地面大幅增加,表现出洪涝灾害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等城市雨水系统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和城市有序运行。但雨水作为丰富的优质淡水资源,通过对其回收处理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能有效缓解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为应对城市水涝灾害频发对传统排水理念和模式提出的挑战,我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这一绿色且可持续的建设理念。通过充分发挥包括建筑小区在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并结合对吸纳雨水的资源化回用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缓解城市水文效应受到破坏而带来的一系列水系统问题,还能显著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现状。
我国虽一直积极投入雨水回用建设工程,但很多方面仍不完善:传统雨水回用系统应对不同降雨强度时,雨污分离稳定性差,无法对雨水进行净化,分离单元效果欠佳且功能单一。其后续雨水净化过程较为繁琐,技术要求较高,对雨水均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未采取雨水水质分级回用,系统运行成本较高。雨水消毒处理仍普遍采用投加化学药剂,容易使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研发一种雨污分离稳定性强,同时还能对收集雨水进行净化,且后续雨水处理技术要求不高,无化学试剂投加进行杀菌消毒,在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同时实现雨水水质分级回用的新型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势在必行。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统一的同时,推进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市面上现有传统雨水回用系统普遍存在的弊端,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雨污分离稳定性强,有效分离雨水兼具净化作用,后续雨水处理技术要求不高,能实现雨水水质分级回用,不投加化学试剂进行杀菌消毒的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流量探测计101、控制阀102、雨水分离单元103、贮水池104、提升泵105、止回阀106、预沉池107、抽真空装置108、深度净化单元109和蓄水箱110;
所述的流量探测计101设置于流入系统的雨水管道内,用于监测管内流量大小,并连接所述的控制阀102,通过发送信号实现控制阀102的启闭状态切换,使雨水流入不同尺寸的雨水分离单元103中;
所述的控制阀102、雨水分离单元103、贮水池104、提升泵105和止回阀 106设置于同一地下泵房内;
雨水分离单元103连接市政污水管道和贮水池104,贮水池104上方设置提升泵105;当雨水流入所述的雨水分离单元103,其中初期雨水经过滤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中。而中后期雨水则进行过滤、吸附和酸碱中和等处理,并流入所述的贮水池104中,再经所述的提升泵105加压,输送至所述的预沉池 107中。
所述的止回阀106设置于所述的提升泵105与所述的预沉池107的连接管道上,防止雨水倒灌回所述的贮水池10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1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