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客车B柱处隐藏式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1330.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余婧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婧涵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客车 隐藏 后排 乘客 下车 观察 后视镜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小型客车B柱处隐藏式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总成”,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小型客车后排乘客下车观察车后来车情况的难题,也避免了类似技术方案中后视镜破坏车辆整体结构、向车后的视角狭小等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后视镜结构,包括后视镜基座、后视镜、电动推杆、内扣手感应器等构件,装于车外后门车窗的B柱处,不使用时为折叠状态,只有乘客下车、手触动内扣手感应器时,后视镜才向后翻转90度供乘客观察。本发明具有不对汽车的气动性和美观造成影响,且能保证后排乘客能观察到汽车后方路况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客车B柱处隐藏式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总成,用于小型客车上后排乘客下车前观察车后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行驶情况,防止后排乘客开门时,车后门将这些过往机动车、非机动车绊倒。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汽车等小型客车的日益普及,城市道路也越来越拥挤,加之送外卖、快递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共享单车大量上路,往往造成它们与家庭汽车之间的碰撞事故,特别是家庭汽车停在路边开门时,车门与这些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为防范这种事故,除了采取驾驶员停车时提醒后排乘客下车注意后方来车外,还有一种“反向开门法”,即:坐在后排左侧的乘客下车时,伸左手去开右侧车门,用这个办法强制自己观察车后方来车情况。为从工程技术上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行业内采取安装后排乘客观察用后视镜的方法,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小型客车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装在车内,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布的“一种汽车后排乘客的后视结构”(专利号CN201320737140.8),虽然可以观察到本车后方来车情况,但是这种后视镜装在车内,实际观察车辆后方路况时存在很大的盲区。另一类是将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装在车外,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方便后排乘客下车的汽车”(专利号:CN201320275233.3),在后门车窗前上角处安装后视镜,虽然装在车外,能够为汽车后排乘客观察车辆后方车况提供更广阔的视角,但这种后视镜只在车辆停车且后排乘客下车时才使用,其余大多数时间其实是无用的,为了短暂使用而装一个后视镜,不仅使车辆显得怪异、影响美观,实际使用中还会增加风阻,甚至会出现后排乘客先开车门后,后门车窗上的后视镜影响前排车门打开的窘境。这些方法都不能很好地杜绝小型客车后排乘客开门时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因此,寻求一种能够为小型客车后排乘客提供下车前后视观察视界、而又不影响车辆美观和行驶性能的观察后视镜,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小型客车B柱处隐藏式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总成,它通过折叠的方式贴在小型机动车的B柱外的门框上(门框包B柱式结构),或者贴在B柱上(门框与B柱同一平面布局式结构)。在车辆停车、乘客拉动车门内扣手时,内扣上的感应装置向后视镜的电动推杆供电,使其带动紧贴门框的竖长条状观察后视镜向后方旋转90度,贴近车窗玻璃边缘,为乘客提供观察车辆后方车况的视野。当乘客松开内扣手时,后视镜自动回退到折叠状态,不影响车辆美观,不增加车辆行驶风阻。本方案中:
所述小型客车B柱处隐藏式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总成包括内扣手感应开关、折叠式后视镜本体两大部分。
所述小型客车B柱处隐藏式后排乘客下车观察用后视镜总成,内扣手感应开关用于控制后视镜的折叠与开启。当后排乘客的手放在感应开关上时,自动接通电源,后视镜上的电动推杆自动将后视镜顶转90度,供后排乘客观察车后情况,后排乘客推开门下车的过程中,由于手松开内扣手感应开关,电动推杆自动回收,将后视镜拉回90度,贴紧车门框或者B柱。
本发明的实现内容包括:
1)在小型客车停车、后排乘客准备下车并拉动车门上的内扣手、触动内扣手感应开关时,打开贴紧B柱外的后门门框上(门框包B柱式结构)上的乘客观察用后视镜,或者贴在B柱上(门框与B柱同一平面布局式结构)乘客观察用后视镜,用于给后排乘客提供一个观察车后路况的视界,防止自己贸然打开车门时将后方驶来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绊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婧涵,未经余婧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1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