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49547.X 申请日: 2021-04-25
公开(公告)号: CN113123129B 公开(公告)日: 2022-04-01
发明(设计)人: 邢铁玲;谢爱玲;陈国强;乐昱含;王博安;袁鑫雅;李罗泽元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D06M13/252 分类号: D06M13/252;D06M11/00;D06M101/32
代理公司: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代理人: 夏苏娟
地址: 2150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巯基 点击 反应 制备 疏水 涤纶 织物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方法,属于功能性纺织品领域。本发明将多酚粘附的涤纶织物浸渍在含多价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得到表面被金属粒子修饰的织物,再将织物置于含有烷基硫醇和光敏剂的溶液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剂引发烷基硫醇与多酚发生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通过点击化学的方法获得超疏水涤纶织物。本发明超疏水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为扩大涤纶织物的附加值开辟了新途径,并对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开发持久超疏水织物提供了启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化纺织品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与人口巨大增幅,纺织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对纺织品多功能化整理以增加其附加值成为当下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对纺织品表面进行仿生超疏水整理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织物的疏水整理对于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及改善织物的自清洁、防污染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制备超疏水织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在基材表面构筑微/纳米粗糙度;(2)在基材表面引入低表面能物质,降低基材表面能。

在“荷叶效应”的启发下,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开发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对于仿生制备超疏水材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超疏水涤纶织物具有杰出的自清洁性、防结冰、减阻、防腐蚀等功能,在工业、军事、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薛朝华等人(申请号:201510414037.3)利用多巴胺在弱碱性环境中自发聚合的性能,在纤维表面产生粗糙结构,再经低表面能物质全氟癸基三氯硅烷处理,获得了超疏水涤纶织物。汪志乐利用多巴胺的超强黏附性,诱导氧化银纳米颗粒沉积,再引入低表面能物质1H,1H,2H,2H-全氟癸基硫醇对纳米银颗粒进行修饰,得到超疏水织物。宋礼华、张瑞萍等人以棉织物为基材,原位制备茶多酚-金属铜络合物,获得抗菌率达100%、除臭率达99.9%的卫生保健棉织物。李准通过茶多酚对丝绵织物进行后整理,利用单宁酸在丝绵织物的纤维表面及内部与茶多酚络合成稳定的络合物质,以此提高棉织物的染色牢度,赋予织物抗紫外和抑菌消臭功能。彭新艳等人公开了一种植物多酚-氨基硅油修饰的超疏水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以不锈钢铜网、三聚氰胺海绵、PET无纺布网为基材,选用原花青素、没食子酸、儿茶素、花青素、槲皮素、单宁酸、鞣花酸等植物多酚,获得了超疏水材料。其缺点是工艺复杂,流程时间长,受限于基材本身的反应获得的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只有150°左右。顾绍金利用没食子酸-六水合氯化铁-十八烷基硫醇制备了超疏水涤纶织物,缺点是制备时间长(25h)。

但是,目前超疏水织物仍旧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时间长等缺陷,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超疏水材料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时间长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快速,所用材料成本低,实验过程简单环保,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具有很好的持久性。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多酚的粘附:按照浴比1:100-1:200,将清洗干净的涤纶织物浸渍于多酚水溶液中,在60℃-80℃条件下振荡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多酚粘附的涤纶织物;其中,多酚包括具有碳碳双键的多酚;所述多酚水溶液的浓度为1g/L-5g/L;

(2)离子的络合:按照浴比1:100-1:200,将多酚粘附的涤纶织物在含多价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进行反应,使部分多酚与多价金属离子螯合,得到离子络合的织物;其中,含多价金属离子的溶液的浓度为1g/L-10g/L;

(3)表面点击化学反应及干燥固化:在离子络合的织物的至少一侧表面施加处理液,处理液包括烷基硫醇及光敏剂,烷基硫醇中的烷基包含12-18个碳原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剂引发烷基硫醇与未螯合多价金属离子的其余多酚发生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反应完全后干燥固化,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其中,处理液中,烷基硫醇的浓度为0.1g/L-5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95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