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晶钢连铸坯凹陷改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8857.X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8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强;李海;徐雷;王国梁;戎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18;B22D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杨昊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晶钢连铸坯 凹陷 改善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晶钢连铸坯凹陷改善控制方法,包括:对包晶钢钢水中的Mn、Si以及S的含量进行检测,计算以获得Mn/Si和Mn/S的比值;控制所述包晶钢钢水中的Mn/Si≥3、Mn/S≥30;获取结晶器铜管与水套之间的缝隙和结晶器中冷却水的水流流速,且控制该缝隙为3‑5mm,该水流流速不超过10m/s;控制以保证结晶器内部冷却均匀;控制钢水浇铸温度为15‑35℃。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在生产浇铸包晶钢(Q195)时,钢水成分、结晶器传热、保护渣性能、二次冷却强度、浇铸温度以及套管对中等影响铸坯凹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晶钢连铸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晶钢连铸坯凹陷改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凹陷是连铸坯外观缺陷的一种常见缺陷,主要产生在结晶器内,冷却不均匀造成,其对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安全隐患,凹陷处坯壳相对比较薄,承受钢水静压力的能力较小,易带来漏钢的风险;(2)质量隐患,铸坯凹陷本身就是外观缺陷一种,凹陷基本伴随着皮下裂纹,对后续轧制过程带来质量风险,易产生翘皮,严重会导致重接和裂纹,给铸坯质量控制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生产包晶钢(Q195)时,铸坯易产生断断续续的凹陷缺陷,凹陷深度1.5-3mm不等,同时皮下伴随着裂纹出现;其一般宽度为15-30mm,长度也不等,时而也通根;而且位置也不固定,有时出现内外弧,有时出现俩侧弧,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一种工艺改进方法以解决包晶钢(Q195)连铸坯产生凹陷问题,从而提高铸坯产品合格率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在生产浇铸包晶钢(Q195)时,钢水成分、结晶器传热、保护渣性能、二次冷却强度、浇铸温度以及套管对中等影响铸坯凹陷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工艺改进方法以解决包晶钢(Q195)连铸坯产生凹陷问题,从而提高铸坯产品合格率的包晶钢连铸坯凹陷改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晶钢连铸坯凹陷改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包晶钢钢水中的Mn、Si以及S的含量进行检测,计算以获得Mn/Si和Mn/S的比值;
控制所述包晶钢钢水中的Mn/Si≥3、Mn/S≥30;
获取结晶器铜管与水套之间的缝隙和结晶器中冷却水的水流流速,且控制该缝隙为3-5mm,该水流流速不超过10m/s;
控制以保证结晶器内部冷却均匀;
控制钢水浇铸温度为15-35℃。
优选地,所述控制以保证结晶器内部冷却均匀包括:
检测和观察结晶器铜管内壁中镀层的完整性和/或均匀性;其中,
在铜管内壁中镀层的完整性和/或均匀性有损伤的情况下,对所述结晶器铜管进行更换。
优选地,所述控制以保证结晶器内部冷却均匀还包括:
检测和观察结晶器铜管内壁是否有划伤;其中,
在铜管内壁有划伤的情况下,对所述结晶器铜管进行更换。
优选地,所述结晶器上连通设置有中包套管,以向所述结晶器内注入钢水;其中,
所述中包套管竖直对中设置。
优选地,使用包晶钢专用保护渣,且向结晶器中均匀加入所述包晶钢专用保护渣;其中,
控制包晶钢中的液渣层厚度在8-12mm。
优选地,结晶器铜管与水套之间的缝隙为4mm。
优选地,控制钢水浇铸温度为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星空投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