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6313.X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石昌俊;赖际舟;吕品;蔡玉良;向林浩;蔡小飞;沙建东;温烨贝;何洪磊;李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鹏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级社 |
主分类号: | G01S17/894 | 分类号: | G01S17/89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全站仪 激光雷达 数据 融合 地图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载着激光雷达及全站仪测量棱镜的无人系统在按照预定直线轨迹行驶的过程中采集全站仪测量数据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并对所述全站仪测量数据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一幅局部地图;
S2、按照不同的直线行驶轨迹多次重复步骤S1,得到若干幅局部地图;然后在若干幅所述局部地图中分别提取初始帧点云的先验平面特征,并计算各局部点云地图之间的航向偏差;
S3、通过所述全站仪测量棱镜测量各局部地图的位置偏差和所述步骤S1中的各局部点云地图之间的航向偏差,对各幅局部地图进行融合,得到全局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S11、无人系统按照预定的直线轨迹行驶,并通过所述激光雷达等间隔采集激光雷达点云作为关键帧,得到相邻两个关键帧位姿之间的相对约束;
S12、通过所述全站仪测量棱镜采集全站仪测量数据,得到每个关键帧位姿的观测约束;
S13、将所述相对约束和所述观测约束进行联合优化,构建联合优化函数;
S14、对所述联合优化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线性优化函数;
S15、基于所述线性优化函数,求解出每个关键帧点云的优化增量;并利用所述优化增量对原有的关键帧位姿进行更新,得到一幅局部地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是采用图优化算法对所述相对约束和所述观测约束进行联合优化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S21、根据待建图环境大小设定多条无人系统数据采集的直线轨迹,并重复步骤S1,得到若干幅局部地图;
S22、根据平面特征特性,对若干个所述局部地图中的的初始帧点云进行点云分隔,得到若干个平面点云;
S23、在所述若干个平面点云中提取出占比最大的平面点云,并对其进行平面拟合;
S24、基于步骤S23,计算各局部地图之间的航向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具体为:
S22.1、计算所述初始帧点云的法线,并采用特征直方图思想对所述法线的三维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初始帧点云的粗聚类;
S22.2、将所述法线的三维特征区间分别等分为m个特征区间,并排列组合形成m3个三维特征区间,得到法线特征直方图;
S22.3、将所述初始帧点云根据法线特征参数投放到不同的特征区间,得到激光雷达三维扫描特征直方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具体为:
对特征区间内点云进行平面拟合形成平面方程,计算拟合的若干个平面的偏差,当所述偏差小于设定阈值时,将两特征区间内的点云数据合并;然后根据设定的空间模型平面数量选取数据量最大的一组特征区间内的点云通过RANSAC算法滤波去除奇异值,最后对其进行粗拟合形成平面方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S31、利用全站仪测量棱镜测量每个局部点云地图坐标系到全局地图坐标系的位置偏差;
S32、将步骤S31测得的每个局部点云地图坐标系到全局地图坐标系的位置偏差和各个局部点云地图之间的航向偏差进行联合,得到局部点云地图到全局点云地图的转换矩阵;
S33、利用所述转换矩阵,将局部地图进行变换统一到全局地图坐标系中,得到全局地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点云地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3具体为:
其中,ξglobal为全局地图点云,为第k幅局部地图点云,为第k个局部地图坐标系到全局地图坐标系的转换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鹏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级社,未经南京鹏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级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3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