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4772.4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厚清;伍照全;何浩;韩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镐渭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46/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板式 空气 注入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包括风机、传热板式冷凝器、气液分离箱、传热板式加热器;由风机将风鼓入传热板式冷凝器,经过冷凝之后,通过气液分离箱将液体分离出来,干空气通过气液分离箱进入传热板式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到35℃并用到其他工序上。为了解决传统列管式冷却器以及列管式加热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立式设备占地空间小、设备便于清理维护、能耗低、传热系数高、换热均匀的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而且可以根据安装空间需要,进行垂直设计和水平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颗粒流板冷器冷却绝干空气的注入领域,具体为一种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
背景技术
固体颗粒的加热或者冷却往往需要通入绝干空气对物料进行除湿,通过干空气的注入稀释设备内的水汽降低设备里面的相对湿度。降低露点温度,使设备运行过程不容易结露,避免固体物料的结块、结疤,对物料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个完整的固体物料生产过程必定包含着冷却除湿等工序,而对空气进行除湿的设备却差强人意。
传统的干空气注入模块往往使用的是利用压缩制冷系统对风机压缩后的空气进行强制冷却,再经过列管式加热器变为干空气送入到粉体流冷却器满足粉体流设备的干风要求;但是压缩制冷系统通常使用的是列管式冷却器,但是列管式能耗高,物料受热不均匀,占地面积大,设备庞大笨重,对工厂的已有空间有很大的限制,无法做到物尽所用,列管式加热器、列管式冷却器不易清洗,列管式换热器长期运行会导致设备被水垢堵塞,将会使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寿命缩短,如果水垢不能被及时地清除,就会面临设备维修、停机或者报废更换的危险;物料温度存在局限性: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列管式冷却器以及列管式加热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立式设备占地空间小、设备便于清理维护、能耗低、传热系数高、换热均匀的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而且可以根据安装空间需要,进行垂直设计和水平设计,即一种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
一种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包括风机、传热板式冷凝器、气液分离箱、传热板式加热器;由风机将风鼓入传热板式冷凝器,经过冷凝之后,通过气液分离箱将液体分离出来,干空气通过气液分离箱进入传热板式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到35℃并用到其他工序上。
传热板式冷凝器设置有冷凝板,氟利昂通过氟利昂入口进入冷凝板,通过与环境空气换热之后氟利昂通过氟利昂出口流出,将环境空气冷却到10℃,此时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并且会析出很多凝结水。
气液分离箱设置有过滤口,过滤口口径的大小为纳米级别的设置,对于气液更好的分离,过滤掉液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传热板式加热器内部设置有加热板,低压蒸汽通过低压蒸汽入口进入加热板,饱和空气流过加热板表面,将10℃的饱和空气再加热到35℃形成不饱和的空气,达到干燥空气的目的,从而用于固体颗粒流板冷器干空气的注入。
一种传热板式干空气注入模块与传统干空气注入模块相对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采用传热板式替代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列管式加热器,传热系数更高;
2、脱气板、加热板以及冷凝板均匀排布,温度场更均匀;
3、脱气板、加热板以及冷凝板板间通道阻力降小,整个装置的阻力降小,达到同样的出风压力,所需要的风机功率更小,所需的能耗更低;
4、脱气板、加热板以及冷凝板采用金属软管连接,拆卸方便,便于检修更换;
5、设备更紧凑,安装空间小,可以设计成独立的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升温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脱气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镐渭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镐渭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