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29a-3p inhibitor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的用途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4251.9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祥;李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81 | 分类号: | C12N5/0781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杜依民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r 29 inhibitor 体外 诱导 人体 mbreg 细胞 用途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miR‑29a‑3p inhibitor在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的用途及方法,采用miR‑29a‑3p inhibitor在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进一步的,miR‑29a‑3p inhibitor诱导CD19+B细胞向mBreg细胞转化,mBreg细胞为CD19+CD24hiCD27+Breg细胞亚群;本发明利用miR‑29a‑3p inhibitor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的方法,纯度高、细胞活性损伤小,转化效率高,细胞活性高,来源广,污染可能性小,能够弥补目前mBreg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数量不足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纯化和诱导细胞领域,具体的说是人miR-29a-3p inhibitor在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的用途以及分离和诱导mBreg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中均证实Breg在移植急、慢性排斥的发生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检测Breg不但可以预测术后患者发生急、慢性排斥的风险,动物实验中还发现过继性输注Breg可以缓解排斥反应。mBreg细胞可以通过分泌IL‐10和涉及CTLA-4的细胞间接触来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抑制作用,从而提供保护,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但是Breg因为在人体内数量极少,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且无法有效由普通B细胞诱导,目前实验多局限于动物模型,目前的Breg过继回输实验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对Breg细胞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首先要建立一种高效的细胞分离和诱导方法。
Breg的主要特征是产生并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和(或)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负向调节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公认的Breg细胞的表型,其中CD19+CD24hiCD27+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Breg,且这群细胞在肝移植患者发生慢性排斥时显著降低,可以用来预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发生。目前世界上诱导Breg的方式主要通过BAFF(B-cell activating factor)对普通B细胞进行诱导,而该技术诱导纯度仅10~30%左右,得到的量较少,无法满足进一步科研和临床研究的需要。
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 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通过碱基对的互补结合抑制其翻译或降解其mRNA从而下调靶蛋白的表达水平。MicroRNA 通过影响靶基因的表达而调控许多生理和疾病过程。目前已有研究证实MicroRNA在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并进一步参与到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发生中。我们希望通过调控B细胞中的miR-29a-3p的表达促进B细胞向CD19+CD24hiCD27+ Breg细胞分化从而达到临床研究和治疗的需要。
细胞治疗是目前有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排斥等领域取得一定疗效的治疗方法,最近Breg的过继性输注成为细胞治疗的新分支,但是一直限制Breg细胞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是Breg细胞来源比较少,目前的体外诱导效率低并且其活性也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Breg细胞来源少,体外诱导效率低并且其活性也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miR-29a-3p inhibitor在体外诱导人体Breg细胞的用途。miR-29a-3p通过结合于NFAT5靶基因的3’UTR区域促进NFAT5蛋白的降解,NFAT5信号通路是体内免疫细胞的重要通路,在免疫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发明人在试验中偶然发现可以利用miR-29a-3pinhibitor诱导普通B细胞向mBreg细胞转化,从而为基础和临床人体mBreg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由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miR-29a-3p inhibitor在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的用途,以及利用miR-29a-3p inhibitor体外诱导人体mBreg细胞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水位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