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源头自动分类多口投放分解资源化回收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3926.8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生;胡川蒋田;蒋荃雯;王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10 | 分类号: | E04F1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恪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3 | 代理人: | 张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源头 自动 分类 投放 分解 资源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住宅垃圾源头自动分类多口投放分解资源化回收的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多次转运室内垃圾,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源头自动分类多口投放分解资源化回收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该装置包括本体和资源回收管,本体设有垃圾投放的投放区和垃圾分解的分解区,分解区一端与投放区连通,分解区另一端与资源回收管连通;资源回收管设置在建筑竖井内,用于输送垃圾分解后的循环再利用资源。本发明还包括与上述装置对应的方法。本发明减少垃圾人工搬运过程和运输过程,既方便、又高效,同时减少运输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减少垃圾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通过垃圾运输造成的疾病传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住宅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源头自动分类多口投放分解资源化回收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住宅急剧增加,同时,住宅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有技术中,室内垃圾已然是以家庭、小区、社区为单位,通过定点收集,然后统一运输至城市指定点,进行焚烧、掩埋或分解;该过程需要居民将垃圾投放至小区指定位置,然后由专业人员统一运输至处理位置;该方式需要从居民携带至小区垃圾回收点至专业人员输送至指定位置,存在垃圾多次转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转运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运输过程会便于疾病传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源头自动分类多口投放分解资源化回收的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多次转运室内垃圾,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垃圾源头自动分类多口投放分解资源化回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和资源分解回收传输管,所述本体设有垃圾分类投放的投放区和垃圾分解的分解区,所述分解区一端与所述投放区连通,所述分解区另一端与所述资源回收管连通;
所述资源回收管设置在建筑竖井内,用于输送从分类多口投放的垃圾在被分解后得到的循环再利用资源,所述资源回收管的对应位置设有空气抽吸机构,在所述资源回收管在回收循环再利用资源时,所述空气抽吸机构抽吸资源回收管内的空气,加快循环再利用资源的回收。
优选地,所述本体内设有一容纳腔,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容纳腔依次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投放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分解区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三区域将垃圾分解后的待循环利用资源输送至所述资源回收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垃圾引出口,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一空心圆台,所述空心圆台的直径沿轴线方向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减小,所述空心圆台的前端开口为垃圾投放口,所述空心圆台的后端开口与所述垃圾引出口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空心圆台将所述第一区域分为所述投放区和排气区,所述空心圆台的内部区域为所述投放区,所述空心圆台与所述容纳腔之间区域为排气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在属于所述排气区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在所述排气区对应的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至少连通一根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废气收纳腔连通,所述排气区的废气通过所述排气管进入所述废气收纳腔,所述废气收纳腔内放置有可更换的废气吸附件。
优选地,在所述空心圆台的后端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所述第一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投放区与所述分解区连通,所述第一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投放区和所述分解区隔开,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挡板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分解区与所述第三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分解区和所述第三区域隔开,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39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