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垃圾焚烧余热利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1005.8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宏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04;F23G5/027;F23G5/16;F23G5/44;F23G5/46;F23G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垃圾 焚烧 余热 利用 设备 | ||
1.一种环保垃圾焚烧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系统、预处理筛选系统、干燥系统、气热回收系统、隔离系统、热解气化系统、燃烧系统和燃尽系统;
进料系统包括漏斗(1)、杆(101)、出料道(102)、管道一(2)和履带(201);
预处理筛选系统包括腔体一(3)、转动电机一(301)、轧辊刀(302)、弧形板(303)、腔体二(4)、滑槽(401)、滑台(402)、钩(403)、摄像器一(404)、摄像器二(405)、弯管(5)、转动电机二(501)和轧辊(502);
干燥系统包括腔体三(6)、嵌板(7)、气孔(701)、管网一(702)、阀门一(703)、进气筒(704)和进气扇(705);
气热回收系统包括管道二(8)、阀门二(801)、管道三(802)、管道四(803)、阀门三(804)、管道五(805)和储气罐(806);
隔离系统包括腔体四(9)和滑动门(901);
热解气化系统包括腔体五(10)、气嘴(1001)、管网二(1002)和气罐(1003);
燃烧系统包括腔体六(11)、导热片一(1101)、凸缘一(1102)、导热管网一(1103)、导热片二(1104)、凸缘二(1105)、导热管网二(1106)、集热管道(1107)和储热箱(1108);
燃尽系统包括腔体七(12)、开口(1201)、门(1202)、外壳(13)、内嵌管道(1301)、导热管道(1302)和储热罐(1303);
所述杆(101)插接安装在漏斗(1)的顶端,且出料道(102)位于漏斗(1)的底部;所述履带(201)安装在管道一(2)的内部,且管道一(2)的底部位于出料道(102)的一侧;所述腔体一(3)安装在管道一(2)的顶端,且腔体一(3)与管道一(2)连通,并且转动电机一(301)安装在腔体一(3)的外壁上;所述轧辊刀(302)位于腔体一(3)的内部,且轧辊刀(302)安装在转动电机一(301)的输出轴上;所述弧形板(303)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腔体一(3)的内壁上;所述腔体二(4)安装在腔体一(3)的底部,且腔体二(4)与腔体一(3)连通;所述滑槽(401)设置在腔体二(4)的内壁上,且滑台(402)安装在滑槽(401)上;所述钩(403)固定安装在滑台(402)上;所述摄像器一(404)固定安装在腔体二(4)后端的顶端,且摄像器二(405)固定安装在腔体二(4)前端的底部;所述弯管(5)固定安装在腔体二(4)端部,且弯管(5)与腔体二(4)连通;所述转动电机二(501)固定安装在弯管(5)的外壁上,且轧辊(502)固定安装在转动电机二(501)的输出轴上,轧辊(502)位于弯管(5)的内侧;所述腔体三(6)固定安装在弯管(5)的底部,且腔体三(6)与弯管(5)连通;所述嵌板(7)插接安装在腔体三(6)的外壁上,且气孔(701)开设在嵌板(7)上,气孔(701)位于腔体三(6)的内部;所述管网一(702)嵌入安装在嵌板(7)上,且阀门一(703)安装在管网一(702)上;所述进气筒(704)安装在阀门一(703)上,且进气扇(705)安装在进气筒(704)的两侧;所述管道二(8)安装在腔体三(6)的顶端,且阀门二(801)固定安装在管道二(8)的顶端;所述管道三(802)固定安装在阀门二(801)的顶端;所述管道四(803)安装在管道三(802)的底部,且阀门三(804)安装在管道四(803)上;所述管道五(805)安装在管道三(802)的底部,且储气罐(806)通过管道五(805)与管道三(802)连通;所述腔体五(10)与管道四(803)连通,且气嘴(1001)安装在腔体五(10)的内壁上;所述管网二(1002)安装在腔体五(10)的外侧,且管网二(1002)与气嘴(1001)连接;所述气罐(1003)安装在管网二(1002)的底部;所述腔体四(9)安装在腔体五(10)与腔体三(6)之间,且滑动门(901)插接安装在腔体四(9)上;所述腔体六(11)安装在腔体五(10)的底部,且腔体六(11)与腔体五(10)之间通过腔体四(9)连接;所述导热片一(1101)嵌入安装在腔体六(11)的内壁上,且凸缘一(1102)设置在导热片一(1101)的内壁上;所述导热管网一(1103)安装在导热片一(1101)的外部,且导热管网一(1103)贯穿腔体六(11)与导热片一(1101)连接;所述导热片二(1104)嵌入安装在腔体六(11)的内壁上,且导热片二(1104)位于导热片一(1101)的下方;所述凸缘二(1105)设置在导热片二(1104)的内壁上,且凸缘二(1105)与导热片二(110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热管网二(1106)安装在导热片一(1101)的外部,且导热管网二(1106)贯穿腔体六(11)与导热片二(1104)连接;所述集热管道(1107)安装在腔体六(11)的一侧,且集热管道(1107)与导热管网一(1103)、导热管网二(1106)连接;所述储热箱(1108)安装在集热管道(1107)的端部;所述腔体七(12)安装在腔体六(11)的底部,且腔体七(12)与腔体六(11)之间通过腔体四(9)连接;所述开口(1201)开设在腔体七(12)的一侧,且门(1202)安装在腔体七(12)的另一侧;所述外壳(13)扣合安装在腔体七(12)的一侧,且内嵌管道(1301)安装在外壳(13)的内壁上;所述内嵌管道(1301)与开口(1201)相连通;所述导热管道(1302)焊接安装在外壳(13)的外壁上,且导热管道(1302)的一端与内嵌管道(1301)相连通;所述储热罐(1303)焊接安装在导热管道(1302)的另一端,且储热罐(1303)与导热管道(130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宏,未经王永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0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穿戴压力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端耐磨克拉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