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阀块及液压阀块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0113.3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7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飞;何冰;刘亚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F15B13/02;F15D1/06;G06F113/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量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阀块及液压阀块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传统液压阀块的结构特征,明确各类结构组件的位置;确定传统液压阀块各流道通流的性能,并拆分阀体流道;对拆分的阀体流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补偿建模法对结构优化后的阀体流道进行增材设计;对阀体流道进行壁厚设计;对液压阀块结构进行初步拓扑优化设计;对初步拓扑优化结构模型进行修改;对模型修改后的液压阀块进行性能评估,若达到使用要求,即可完成液压阀块的轻量化增材设计。本发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液压阀块的重量,提高液压阀块的轻量化水平,降低液流换向时压力损失,提高通流效率,提高成形阀体流道的截面圆度及整体圆柱度,改善液压阀块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传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阀块及液压阀块的轻量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阀块是安装各种液压元件,并能按照内部孔道实现元件相互连通的复杂功能块,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关键性元件。在利用传统方式制造液压阀块时,首先获得一个金属块毛坯,通过传统机加工方法将金属块修整为所需外形,然后加工出供液压流体流通的内部管路。而想要精确地加工出这些流体流通管路非常困难,管路需要在特定点准确交汇,但在一些“盲”钻定位位置上,管路时常无法精确定位从而造成废品,同时钻孔时需要开工艺孔,加工完成后用堵头进行密封,这就导致组件有可能在工艺孔的位置发生泄漏;另外为了完成阀块的传统机加工,阀块孔道的设计往往为交叉钻孔系结构,多会出现冗余结构,阀块重量较大。因此,传统液压阀往往会出现尺寸精度不稳定,强度不足、原材料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及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相比于传统铸造+机械加工成形的制造方法,增材制造技术为液压阀加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手段,但现有的液压阀块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内容和流程较为复杂,很难在实际产品中应用。公开号为201711104963.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液压阀块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方法,通过三维切片、扫描路径构建、三维成形、内部成形质量检测等步骤,实现液压阀块的快速制造,该专利从SLM工艺打印零件的大致流程进行叙述,只是展现了液压阀3D打印过程的过程,但3D打印液压阀在打印过程中会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传统的设计方式并不适应阀体的直接3D打印,需要进行阀体结构局部特征修改。公开号为201910491655.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SLM技术的轻量化换向阀阀体及换向阀,实现了阀体的轻量化设计,带来了换向阀的能量效率提升,但液压阀种类繁多,各种阀体的结构特征不一,很难将该阀块的设计方法推广应用到其他的液压阀设计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阀块及液压阀块的轻量化设计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液压阀块的重量,提高液压阀块的轻量化水平,降低液流换向时压力损失,提高通流效率,提高成形阀体流道的截面圆度及整体圆柱度,改善液压阀块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阀块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传统液压阀块的结构特征,明确各类结构组件的位置;
确定传统液压阀块各流道通流的性能,并拆分阀体流道;
对拆分的阀体流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采用补偿建模法对结构优化后的阀体流道进行增材设计;
对阀体流道进行壁厚设计;
对液压阀块结构进行初步拓扑优化设计;
对液压阀块的初步拓扑优化结构模型进行修改;
对模型修改后的液压阀块进行性能评估,若达到使用要求,即可完成液压阀块的轻量化增材设计。
进一步的,分析传统液压阀块的结构特征时,明确液压阀元件安装端口、阀体流道和工艺孔的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液压阀块的使用工况,确定传统液压阀块各流道通流的性能,拆分阀体流道时,去除传统液压阀块的工艺孔和阀体流道中直角交叉流道的刀尖角,并将传统阀块的交叉钻孔系结构为管网结构。
进一步的,对拆分的阀体流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具体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0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