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防雨水渗入的户外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6680.1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曹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顺祥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591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渗入 户外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防雨水渗入的户外汽车充电桩,包括柱状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方转动配置有风轮,所述风轮下方同轴固定配置有转动柱,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壁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柱转动配置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抽吸槽,所述抽吸槽内密封滑动配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与抽吸腔槽构成了密封的抽吸腔,所述抽吸腔与外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的顶壁上开设有连通抽吸腔的进气口,所述转动柱的周侧固定配置有多个第一永磁体。通过在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气槽,而进气口设置在进气槽的顶壁上,即进气口的开口朝下,进而使得雨水无法渗入进气口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雨水渗入的户外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型汽车是现代生产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电,从而确保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设有专门的汽车充电桩供汽车充电。
充电桩由于充电功率较大,所以对散热的需求也比较大。一般的充电桩在其侧壁设置有散热格栅,流动的气体可通过散热格栅进入或是流出充电桩内部,进而带走部分热量,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该结构防水性较差,虽然充电桩顶部一般设置有遮雨顶板,可一定程度上遮挡雨水,但是遇到较为倾斜的斜风雨时,雨水还是会直接落在充电桩的侧壁上,进而具有向内部渗入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防雨水渗入的户外汽车充电桩。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防雨水渗入的户外汽车充电桩,包括柱状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方转动配置有风轮,所述风轮下方同轴固定配置有转动柱,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壁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柱转动配置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抽吸槽,所述抽吸槽内密封滑动配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与抽吸腔槽构成了密封的抽吸腔,所述抽吸腔与外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的顶壁上开设有连通抽吸腔的进气口,所述转动柱的周侧固定配置有多个第一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极分布相反,所述活塞块内配置有第二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壁内开设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通过安装口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壳体侧壁底部开设有连通出气腔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上端低于所述安装口的下端,所述抽吸腔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外壳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仅通过外壳体内部,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抽吸腔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仅通向抽吸腔。
优选地,所述进气槽的顶壁倾斜设置,且所述顶壁的外端低于内端。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配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为波纹状且可在垂直方向上自由伸缩,所述气囊的上端固定配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垂直滑动配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抽吸腔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抽吸腔的一端与气囊底部连通,所述气囊底部还通过温控阀与外壳体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气槽,而进气口设置在进气槽的顶壁上,即进气口的开口朝下,进而使得雨水无法渗入进气口内,同时利用风轮受外部风力作用旋转,带动转动柱旋转,在其旋转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第二永磁体,其受到交替变化的排斥力和吸引力,进而使得活塞块在抽吸槽内往复滑动,从而使得抽吸腔的容积波动变化,进而引起外壳体内部与出气口之间的空气流动,便于将内部的热量通过出气口向外排出;
2、通过设置气囊和温控阀,更加合理化了气体的使用,温度不高不需要散热时,将气体存储,需要散热时,将存储的气体排出引起空气流动加强散热,进而针对性更强,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可防雨水渗入的户外汽车充电桩的垂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顺祥,未经曹顺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