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gPt-Fe3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6548.0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8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曾景斌;仇志伟;黄剑坤;张丙华;温聪颖;唐仕明;于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gpt fe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一种AgPt‑Fe3O4@SiO2纳米粒子探针用于比色检测氟离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以Fe(CO)5为原料合成Fe3O4纳米微球,接着采用水热合成法,柠檬酸钠溶液为还原剂,将AgNO3溶液还原为银种,再将铂还原沉积在已有的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成形貌可控的AgPt‑Fe3O4二聚体纳米粒子。然后采用典型的斯托伯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TEOS,合成均匀的SiO2外壳,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AgPt‑Fe3O4@SiO2纳米粒子。当氟离子结合本探针后,将会特异性刻蚀SiO2外壳,内部具有拟过氧化氢酶活性的AgPt‑Fe3O4得以释放,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并使得显色底物TMB变为蓝色,从而实现对氟离子的定量比色检测。该纳米探针对氟离子响应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利用肉眼即可实现对氟离子浓度的快速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gPt-Fe3O4@SiO2纳米粒子探针用于比色检测氟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涉及一种适用于氟离子比色检测的高特异性AgPt-Fe3O4@SiO2纳米粒子探针。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氟化物是对人体最有害的物质之一。主要表现在,其在进入人体后会干扰骨细胞的正常代谢,对骨骼和牙齿进行慢性侵害,造成氟骨症或氟牙症;更严重的,氟离子会通过影响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的形式影响mRNA的转录过程,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 DNA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尽管有着高危害性,但同时氟又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类的成长至关重要。低浓度的氟离子在预防龋齿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常会在饮用水和牙膏中添加微量的氟化物,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由于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双重影响,我国对食品中的氟化物含量有着严格的控制,例如饮用水中允许的氟化物≤ 1.0mg/L,鸡蛋和蔬菜中允许的氟化物≤1.0mg/kg,肉类和淡水鱼中允许的氟化物≤2.0mg /kg等等。尽管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矿物质中氟化物含量高,矿物质的溶解使中国成为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高的地区之一,地方性氟中毒并不罕见。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实时、快速地检测水体样品中氟离子含量的分析方法,对于保障公共健康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