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3009.1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许少锋;朱桥辉;张学昌;吴尧锋;何平;王向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8 | 分类号: | A61M1/18;A61M1/3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生物反应器 | ||
1.一种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包括由两端的盖密封的圆形筒,圆形筒内中央有若干根用中空纤维膜制作的中空纤维管,中空纤维管与管外的周边间隙构成血液和营养液进行径向物质交换的场所;进血液管连通所有中空纤维管的一端,出血液管连通所有中空纤维管的另一端,营养液进口管和营养液出口管连通周边间隙,其特征在于:盖与圆形筒均为绝缘材料制作,圆形筒的内壁上固定有多根第一棒式电极,若干根中空纤维管的中心固定有至少一根第二棒式电极,第一棒式电极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第二棒式电极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第一棒式电极沿圆形筒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使第一棒式电极与第二棒式电极之间形成径向均匀辐射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圆形筒为圆形玻璃筒;第二棒式电极为一根;第一棒式电极的两端均伸出圆形玻璃筒的两端,第二棒式电极的两端均伸出圆形玻璃筒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棒式电极、第二棒式电极与所有的中空纤维管均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圆形玻璃筒的内壁上有多个用于嵌合第一棒式电极的径向弧形凹槽,径向弧形凹槽的内侧的缺口宽度尺寸小于第一棒式电极的直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饼形血液入口分配器;所述的两端的盖为一端的第一端盖和过渡端盖、另一端的第二端盖;圆饼形血液入口分配器上的进血液管穿过过渡端盖的中心孔和第一端盖的中心孔外伸,进血液管经圆饼形血液入口分配器内的若干通道、圆饼形血液入口分配器底端的若干个第一孔与所有中空纤维管的一端连通;过渡端盖上有多个穿第一棒式电极的一端的第一通孔;第一端盖的内端面有多个容置第一棒式电极的一端的第一盲孔;第一端盖上有容置电池的电池盒,电池的负极经固定于第一端盖内端面的一字形硬质导线、带缺口的圆环形硬质导线及多根放射状硬质导线的端头与每根第一棒式电极的一端电连接,电池的正极经固定于第一端盖内侧面的匚字形硬质导线和设于进血液管管壁上的导电结构与位于进血液管管内的第二棒式电极的一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圆饼形血液入口分配器的每个第一孔的圆周与每根中空纤维管一端的圆周一一对应密封,过渡端盖底面的外圆周与圆形玻璃筒的顶端面密封,第一端盖底面外圆周与过渡端盖顶面的外圆周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饼形血液出口收集器,圆饼形血液出口收集器上的出血液管穿过第二端盖的中心孔外伸,出血液管经圆饼形血液出口收集器内的若干通道、圆饼形血液出口收集器顶端的若干个第二孔与所有中空纤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端盖的内端面有多个容置第一棒式电极的另一端的第二盲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圆饼形血液出口收集器的每个第二孔的圆周与每根中空纤维管另一端的圆周一一对应密封,第二端盖顶面外圆周与圆形玻璃筒的底端面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棒式电极的直径小于第二棒式电极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棒式电极与弧形径向凹槽采用导电环氧树脂固定;若干根中空纤维管的两端采用导电环氧树脂固定成由多个圆构成的圆柱形滤芯;所述的密封均采用导电环氧树脂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30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搅拌的炒制釜
- 下一篇:一种基于照片组的电子声像类文件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