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成像支撑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1988.7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妍;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5/055;A61G1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像 支撑 | ||
一种多模成像支撑,包括床板、升降立柱及设置在升降立柱上能沿升降立柱做上下升降移动的上部支撑结构件,上部支撑结构件位于升降立柱的一侧,在上部支撑结构件上设置有能相对于上部支撑结构件做轴向进给运动的床板;升降立柱设置在装置基础上,升降立柱为能沿着装置基础做轴向直线运动的结构。1)使运动结构分布重叠,压缩轴向尺寸;2)提高融合精度;3)不会产生随运动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变形量,并且不受宽度影响设备轴向视野长度的约束,方案的延展性及继承性极强;4)可以实现床体无需进行干涉避让的目的,最大程度地缩短运动行程,提高运动精度及可靠性的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成像支撑,属于一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多模成像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多个成像视野均为沿轴向分布,视野与视野间有固定的轴向距离。但为保证多视野成像的图像融合精度,要求支撑患者进入扫描设备的装置在有轴向距离的多视野内同一扫描位置的形变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且要求较高。
此外,患者支撑装置作为运送患者进行扫描运动的设备对形变量、支撑强度、运动位置精度及速度平稳性均有较高要求。
多模成像设备是一种影像设备和另一种影像设备两种扫描方式的融合,其图像的生成是通过软件将两种影像设备独立产生的两种图像配准进行融合得到的。虽然两次扫描在同一扫描床上完成,但图像融合的精度仍然受到扫描床的位移和变形量差异等因素影响。
由于传统结构的两种影像设备的扫描床板伸出的长度不一致,因此受到的力矩大小也不相同,很容易造成床板下沉的角度不一致,从而影响对位的精度。为了尽量减小扫描床位移所造成的影响,有的方案采用了双层搁板托架技术,有的采用了底座驱动单支点悬臂式技术,有的采用了双位抽屉技术,都可以降低多模成像由于扫描床位移引起的对图像融合精度的影响。
目前与本发明最相似的实现方案如下,方案一:专利号为US6885165。
此方案所有的扫描进给运动及视野切换运动均通过底座的运动结构实现,升降运动通过尾部的垂直升降结构实现,床板支撑结构为尾部与升降结构固定连接的悬臂形式,其具体结构参见图1和2。
此方案底部的直线运动是通过直线电机的驱动使上部结构在底部支撑导轨上进行往复运动,实现扫描运动及视野切换运动。
升降运动是通过尾部的直线致动器引导床板及床板支撑结构进行垂直升降运动。
床板的支撑方式为在床板的尾部进行固定连接,使床板成为悬臂式结构。
另外与本发明相关的其他实现方案如下,方案二:专利号为US7292673。
此方案将扫描进给运动和视野切换运动分成两层运动结构实现,底部结构实现视野切换,上部结构实现扫描进给运动。升降运动结构没有描述。床板支撑结构为一前一后两个支撑形式,而非床板悬臂结构,其具体结构参见图3。
此方案没有描述具体的实现方式,只是描述了上下两层运动和各自运动的功能。
床板的具体支撑结构形式为床板尾部与扫描进给运动结构连接,在床体前端有一个固定的支撑点支撑床板,使床板的形变量有一个由小到大渐变的过程。
方案一缺点如下:
1)由于此方案的床板为尾部支撑大悬臂的结构,导致床板在视野内的变形量较大,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2)由于扫描进给运动及视野切换运动均通过底座的运动结构实现,导致底部运动行程加大,结构布置无法实现最优化,床体整体长度过长,运动精度及可靠性的可控性下降。
方案2缺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指纹扫描解锁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
- 下一篇:一种多模成像设备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