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1677.0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于存凯;朱鸿飞;胡林福;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路鹏达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4G21/02;E04G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 温度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温度监控阶段和温度调节阶段;温度监控阶段,通过温度监控系统监控里表不同位置的温度,将温度数据传递到温度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监控温度变化和温差;温度调节阶段,根据温度监控阶段监控的温度数据,通过温度调节系统对温度较高的位置进行降温;温度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多组降温水管、连接在降温水管两端的进水管和回水管、以及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通的水源,降温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内自上而下呈蛇形分布,降温水管通有冷却水,对温度较高位置进行降温。本申请能够减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难度,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散热体面积小、内部升温比较快等特点,因此其极易出现内外温差过大的现象,导致其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产生温度裂缝,由此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内外温差过大的现象,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人工控温的方式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然而,人工控温由于自身原理所限,普遍存在控制过程费时费力、控制精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减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难度,提高温度控制精度,减少裂缝的产生,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温度监控阶段和温度调节阶段;
温度监控阶段,通过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监控系统监控里表不同位置的温度,将温度数据传递到温度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监控温度变化和温差;
温度调节阶段,根据温度监控阶段监控的温度数据,由现场施工人员通过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温度调节系统对温度较高的位置进行降温;
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多组降温水管、连接在降温水管两端的进水管和回水管、以及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通的水源,所述降温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内自上而下呈蛇形分布,所述降温水管通有冷却水,对温度较高位置进行降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温度监控系统能够监控到大体积混凝土内外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情况,由监控人员直接观测到温度数值,然后将温度较高、温差较大的观测点位置直接通知现场施工人员;现场施工人员根据监控人员的指示,利用温度调节系统对温度较高的测温点所在的区域进行降温,利用水源直接向降温水管内通入冷却水,对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降温,以达到缩小温差的目的;这样的降温更有针对性,并且对温度的控制效率更高,有效的缓解了裂缝产生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降温水管每个波峰或每个波谷的位置均伸出到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并断开形成一个出水接口和一个进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和进水接口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管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水管通过在波峰或者波谷的位置断开,形成出水接口和进水接口,使进水管和回水管可以随意连接,可以根据高温区域的位置,选择接入对应高度的部分降温水管,减少冷却水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流通路径,直接针对于高温区域进行降温,提高降温效率;而出水接口和进水接口之间设置的管接头,能够将降温水管接通,也能够将降温水管断开,使降温水管能够接通整个路径,防止整个路径在波峰或者波谷的位置断开,保证水流畅通。
可选的,所述回水管可以与每个出水接口连接,所述进水管可以与每个进水接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实现降温水管不同路径长度和路径位置的接通,更有针对性地对高温区域进行降温,提高对冷却水的利用率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路鹏达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路鹏达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
- 下一篇:一种赤泥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