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1064.7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颜拥;黄建平;章天晗;张智;林振智;姚影;郭少勇;韩嘉佳;孙歆;陈浩;李钟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1/0894 | 分类号: | H04L41/0894;H04L69/16;H04L9/4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许守金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共识 机制 分布式 协同 优化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针对多类型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的需求,选择参与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的主体;
第二步,根据分布式协同控制模式下多主体间的数据信息交互关系,确定面向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的区块链部署方式;
第三步,根据确定的区块链部署方式,构建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架构;
第四步,在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架构中融入代表选举与决策验证环节,借助智能合约技术,依托区块链去中心化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优化模型,使得区块链上的信息能被其他节点查询并验证,让不同节点之间达成共识,实现不同节点在互不信任的环境下得到一致的并难以被篡改伪造的数据信息,以消除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系统中易被恶意主体篡改信息的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中,多类型主要包括全节点类型、轻节点类型或存储节点类型、非存储节点类型或共识节点类型、非共识节点类型,不同节点类型适用于不同的部署环境;
所述主体包括功率优化分配、电压和频率的二次调节、多运行模式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步中,区块链部署方式的确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保证各控制节点不变的情况下,为分布式控制节点设置相应的区块链节点;
S2,根据全节点和轻节点的服务支持特性,选择网络环境下的节点部署类型;
S3,对应不同网络环境: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选择规则或数据上链格式或上链模式设定策略,利用分布式协同控制中的区块链节点部署方案,确定区块链在电网中的网络部署结构;
S4,根据不同设备或终端性能特性,以及电网业务需求,确定节点部署形式,以满足不同区域网络现状与业务需求;
所述节点部署形式包括单物理机节点部署、组物理资源节点部署;
面对组物理资源节点部署,确定模块分布式部署机制,将基于适应业务需求的区块链构建模型重构的多模块区块链的不同功能模块依据分布式部署策略分配至不同物理设备,以促进区块链在中的应用,提高区块链应用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中,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架构的构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在区块链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共识机制能在互不信任、无权威中心的分布式网络集群中使各方决策达成一致的特点,在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架构下增加代表选举与决策验证两个环节,融入智能合约技术实现协调优化结果的计算,并对信息流的传递方式进行具体剖析,构建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架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代表选举包括可依赖信誉度选举或/和权益证明选举或/和授权股份证明选举;
在无需中心化协调机构的情况下,组成新的多代表协调控制群体,执行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中的协调优化功能;验证决策过程则由各分布式控制主体节点对各代表优化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筛选,保证协调优化控制的求解使用真实的数据信息作为输入参数,保障最终结果的全局最优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步中,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优化模型,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设置,并通过共识算法实现各控制节点间的共识,保证诚实代表数量占优,实现算法的收敛性和有效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替方向乘子法为分解协调算法,其通过上层协调机构对下层优化控制进行协调,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处理协同优化控制中的一致性约束问题,从而达到全局协同优化控制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0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