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力环境软岩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1040.1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安茂平;丁磊;王政松;吴行州;路兆印;刘延龙;宋国永;奚成;翟勇;张彪;聂健行;祁牡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雪莲 |
地址: | 27682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环境 铁路 隧道 爆破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应力环境软岩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掌子面(1)上台阶按高度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为第一区域(11),下部为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一区域(11)为非爆破区,所述第二区域(12)为爆破区;所述上台阶的高度为3.45m;
所述爆破区又分为左爆破区(121)和右爆破区(122),在所述爆破区内进行炮孔钻孔作业,从所述掌子面(1)的中轴线向隧道两侧依次为掏槽孔(2)、辅助孔(3)、外圈孔(4)和光爆孔(5);所述辅助孔3与所述掏槽孔2错位排布,所述掏槽孔的深度为1 .8m;
所述炮孔还包括多个底板孔(6),所述左爆破区(121)和所述右爆破区(122)各设置有3-4个底板孔(6),所述底板孔(6)水平间隔布置;所述底板孔(6)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12)的底部位置;
所述炮孔均沿水平方向向隧道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外圈孔(4)、光爆孔(5)和底板孔(6)分别与沿隧道方向的中轴线平行设置,所述辅助孔(3)和所述掏槽孔(2)均偏向于沿隧道方向的中轴线方向设置;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1)的拱顶与拱腹的外轮廓线区域间隔设置有若干超前小导管(20),所述炮孔还包括空孔(7),所述空孔(7)设置于所述掌子面(1)上台阶的外轮廓部位,所述空孔(7)与所述超前小导管(20)连成隧道外轮廓线;
所述辅助孔(3)与沿隧道方向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25°≤α≤30°;所述掏槽孔(2)与沿隧道方向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40°≤β≤50°;
步骤二、在所述炮孔内进行炸药、延期导爆管雷管的安装,所述炮孔的单孔装药量0.1-0.8kg,炸药的消耗量不高于0.5kg/m3;
步骤三、根据所述延期导爆管雷管的安装方式,按照先中部后隧道两侧的顺序进行延时爆破;所述左爆破区(121)与所述右爆破区(122)内的炮孔分别按照掏槽孔(2)、辅助孔(3)、外圈孔(4)、光爆孔(5)和底板孔(6)的先后顺序依次爆破;所有所述掏槽孔(2)同时起爆,其余所述炮孔在所述左爆破区(121)与所述右爆破区(122)内的引爆过程交替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环境软岩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槽孔(2)、辅助孔(3)、外圈孔(4)和光爆孔(5)分别包括2-5个,每种所述炮孔均纵向分布;所述左爆破区(121)和所述右爆破区(122)内,相邻的所述炮孔之间的间距为35-65cm,同一竖直高度上,所述左爆破区(121)内的掏槽孔(2)与所述右爆破区(122)内的掏槽孔(2)之间的间距为270-29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环境软岩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爆破区(121)的光爆孔(5)与所述右爆破区(122)的光爆孔(5)均沿所述掌子面(1)的外轮廓线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环境软岩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炮孔的延时起爆时间为50-250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0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