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光处理设备和时序控制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30579.5 | 申请日: | 202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9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全炫奎;李知原;白贞恩;崔鑫;李度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处理 设备 时序 控制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光处理设备和时序控制器。实施例使得背光单元的亮度能够自然且平滑地改变,并且能够通过经由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多个函数的混合函数来改变帧之间的调光值,从而减少闪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视觉上且自然地改变帧之间的背光的调光值的调光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在构成电子设备的各种组件中,具有最高功耗的组件是显示设备。在向用户提供信息的时间期间,显示设备保持在开启状态,并且在显示设备开启的时间期间继续发光,这导致显示设备中的功耗比电子设备的其它组件中的功耗高。
由于该原因,电子设备的制造商为了减少显示设备的功耗而不断进行研究和开发。其典型的示例是用于将显示设备切换到待机模式或仅开启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技术。
然而,由于这些技术旨在通过实际上将用户环境限制到一定程度来减少显示设备的功耗,因此这些技术不可避免地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
另一方面,能够在不改变用户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提供涉及用户可忽略的微小改变的用户环境的情况下减少显示设备的功耗的技术正在开发中,并且该技术的典型示例是局部调光技术和全局调光技术。
局部调光是用于以不同亮度部分地驱动背光的技术。根据局部调光,显示面板可以被划分为若干区域,多个背光单元(BLU)可以以不同的亮度向划分的区域发射光。这里,向各个区域发射光的背光单元的亮度的巨大差异可能导致伪影,例如,遮挡伪影或光晕伪影。可以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执行滤波以去除伪影,但是背光单元的亮度在滤波期间可能增加。特别地,在周边背光单元的亮度高的情况下,该背光单元的亮度也可以增加。随着背光单元的亮度增加,功耗也会与其成比例地增加。尽管与应用局部调光之前的状态相比、背光单元的功耗减少,但是随着执行滤波,功耗变得稍微更高,因此可能无法更有效地减少功耗。
另外,如果发射光的背光单元的亮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即,如果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在背光单元的亮度中存在大的差异,则可能发生闪烁。尽管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执行滤波以便去除上述缺陷,但是滤波过程可能引起一些问题。
首先,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可以用于滤波,但是IIR滤波器不能获得背光单元的精确的目标亮度。在一些情况下,IIR滤波器可以通过在当前亮度与目标亮度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中间亮度,从而提高获得目标亮度的精度。尽管有这种方法,但是由于硬件中的浮动操作的问题,IIR滤波器可能难以获得精确的目标亮度。
接下来,使用IIR滤波器进行滤波可能使得难以控制达到背光单元的目标亮度所需的时间。如果IIR滤波器执行插值,则可以设置用于获得背光单元的目标亮度的时间。然而,在亮度上可能存在时间差异,这可能导致人眼可能感知的诸如闪烁之类的不自然变化。
在这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处理技术,该调光处理技术在调节达到背光单元的目标亮度所需的时间的同时提供了视觉上和自然地感知的背光单元的亮度的改变。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处理技术,用于通过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多个函数的混合函数来改变帧之间的调光值。
在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处理技术,用于在调光值改变的调光时间的初始区间中快速改变调光值,并且在调光时间的后面的区间中缓慢改变调光值。
为此,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根据实施例的一种调光处理设备,用于调节背光的调光值,所述调光处理设备包括:调光值接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调光值和第二调光值;以及调光值调节电路,被配置为在调光改变时间的第一区间中根据第一函数改变所述调光值,并且在所述调光改变时间的第二区间中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函数的第二函数改变所述调光值,所述调光值调节电路被配置为将所述调光值从所述第一调光值改变为所述第二调光值。
当帧从第一帧改变为第二帧时,所述调光值调节电路可以将所述调光值从所述第一调光值改变为所述第二调光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