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9453.6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顾雯;印兴耀;李坤;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亓赢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级 信息 融合 低频 模型 建立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原始测井曲线进行优化处理,得到优化处理后的测井曲线;
步骤2,利用优化处理后的测井曲线,进行井震精细标定,以获得钻井时深曲线和确定工区目的层;
步骤3,通过地震速度获取层速度,统计VSP地层速度;
步骤4,根据钻井时深曲线和VSP地层速度,建立1级体控低频模型;
步骤5,通过计算去压实曲线得到去压实趋势体,结合1级体控低频模型建立2级体控低频模型;
步骤6,计算相控属性,建立3级体控低频模型;
步骤7,将1级体控低频模型、2级体控低频模型和3级体控低频模型进行频率域合并,建立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
所述步骤6中,所述相控属性包括频率、振幅、相位,用于能够反映沉积相带横向变化趋势;
所述相控属性记为:At(s,t),t=1,2,...,N,At的边缘数据分析场定义为:其中相控属性的Inline和Crossline两个方向的变量索引分别用s和t表示,表示梯度大小,表示边缘梯度方向,表示边缘梯度垂直方向;
对于每一个点x=(x1,x2),令A*(x1,x2)=[A1(x1,x2),A2(x1,x2),...,AN(x1,x2)],其中Ai(x1,x2)表示At(s,t)在点x=(x1,x2)处的函数值;对于两个点x=(x1,x2)和点x'=(x′1,x′2)的差分为A*(x)-A*(x′);当x与x′之间的距离趋近于无穷小时,微分算子表示为:其平方范数为:
定义一个二阶矩阵其中那么|dA*|2=dxTGdx,其中dx=(dx1,dx2)T;
采用张量表示形式,所述二阶矩阵表示为:
所述二阶矩阵的特征值λmax/min和特征向量θmax/min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
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到张量矩阵:
最终得到3级体控低频模型:sign(*)表示符号函数,当自变量大于零时取+1,否则取-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对原始测井曲线进行优化处理,包括多井一致性、环境校正、标准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输入钻井时深曲线和VSP地层速度,组合样品数据文件,进行直方图分析研究井上分布规律,再通过变差函数的计算,进行井上空间结构分析,最后进行克里金估算,得到1级体控低频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通过原始阻抗与时间关系,拟合压实趋势关系式,建立压实趋势体;
步骤52,将井原始阻抗曲线与通过压实趋势关系式分析得到的压实趋势曲线相减得到去压实曲线;
步骤53,通过去压实曲线的克里金插值得到去压实趋势体;
步骤54,将去压实趋势体和压实趋势体相加最终得到2级体控低频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7包括:将1级体控低频模型、2级体控低频模型和3级体控低频模型做低通,带通和高通滤波,将3级体控低频模型的低频部分用1级体控低频模型的低频部分替换;
使用公式(7-1)进行线性加权得到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
m=αm1+(1-α)m2 (7-1)
公式(7-1)中,m为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m1为1级体控低频模型,m2为2级体控低频模型,α为加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94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