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5424.2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再兴;卫飞;张英;刘晓庆;芮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泓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8 | 分类号: | A61K9/28;A61K47/38;A61K31/198;A61K31/165;A61P2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义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5 | 代理人: | 万景旺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帕金森 复方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方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左旋多巴250份、盐酸苄丝肼56份、微晶纤维素4~7份、甘露醇40~60份、磷酸氢钙40~60份、预胶化淀粉15~20份、交联聚维酮10~15份、聚维酮10~15份、乙基纤维素3~7份、硬脂酸镁3~7份。本发明的复方药物片形小,易于吞咽。并且颗粒外形成一层疏水性保护膜,使得药片性高,用常规铝塑包装即可达到需要高阻隔材料的包装材料要求,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省去了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单独干燥的工艺步骤,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帕金森病与阿尔兹海默病一样,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在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基底神经节中缺乏多巴胺,因此当下的治疗主要以控制多巴胺分泌的药物或使用电流进行脑深部电刺激等治疗为主。
多巴胺本身不能自然进入大脑(通过血脑屏障),与多巴胺不同,左旋多巴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作为多巴胺的直接代谢前驱物,它使多巴胺替代疗法变成可行。但是,左旋多巴在大脑外迅速脱羧而转变成多巴胺,这就导致左旋多巴的大量浪费和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因此,抑制左旋多巴在脑外的脱羧作用是很有益的,通过同时服用左旋多巴和脑外脱羧酶抑制剂如苄丝肼可达到此目的。临床实践显示应用两者按4∶1比例的复合制剂(多巴丝肼)即商业药物美多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与大剂量的左旋多巴效果一样,且耐受性则要好的多。长期服用多巴丝肼后,帕金森综合症的症状均有显著好转,多巴丝肼复方制剂是治疗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症的一线药物。
中国发明专利CN101797244B公开了一种多巴丝肼口腔崩解片,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只有多巴丝肼片普通制剂,口腔崩解片并没有上市,国内市场仍然只有美多芭具有临床可获得性。
美国专利US4424235公开了一种含有左旋多巴和脱羧酶抑制剂的流体力学平衡控释组合物,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多巴丝肼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多巴丝肼制剂片重达到550mg,并且需要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分开制粒且为刻痕片,制备工艺繁琐,片子较大,对于帕金森患者吞咽有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复方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左旋多巴250份、盐酸苄丝肼56份、微晶纤维素4~7份、甘露醇40~60份、磷酸氢钙40~60份、预胶化淀粉15~20份、交联聚维酮10~15份、聚维酮10~15份、乙基纤维素3~7份、硬脂酸镁3~7份。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复方药物中,所述左旋多巴和所述盐酸苄丝肼为药物主成分。其中盐酸苄丝肼56份相当于苄丝肼49.12份,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重量比超过5:1。本发明的复方药物突破了传统多巴丝肼中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重量比为4:1的比例约束,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复方药物中,所述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所述甘露醇为填充剂;所述磷酸氢钙为填充剂、阻滞剂;所述预胶化淀粉为粘合剂;所述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所述聚维酮为黏合剂;所述乙基纤维素为保护包衣;所述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左旋多巴250份、盐酸苄丝肼56份、微晶纤维素4.95份、甘露醇50份、磷酸氢钙50份、预胶化淀粉18.7份、交联聚维酮12份、聚维酮11份、乙基纤维素5份、硬脂酸镁5.5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左旋多巴全量和磷酸氢钙全量、预胶化淀粉全量、微晶纤维素全量、交联聚维酮全量过筛,搅拌混合成第一混合物,加入部分量聚维酮的水溶液制备成第一湿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泓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泓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4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