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5328.8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光;方培强;何文福;许浩;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力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1/9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俊俊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 腐蚀 支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包括上部结构承台、下部基础承台、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外包胶层、外圈保护橡胶层、防火涂料层、柔性填充材料和连接钢板,所述外包胶层包裹于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外围、且与连接钢板硫化相连接,外圈保护橡胶布置于外包胶层外围成环状,并与外包胶层硫化连接,外包胶层和外圈保护橡胶之间填充柔性填充材料,连接钢板表面涂有防火涂料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不影响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本体水平隔震性能,可以有效地在火灾中保护传统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能力,而且不会影响其水平方向的变形能力。
本发明属于对水平隔震效果没有影响的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震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许多工程环境中震动被认为是不利因素,为保护仪器、设备等物体免于震动引起损坏,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震动隔离装置,目前大多数装置的水平隔震的实现是通过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但是,传统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中使用的橡胶是可燃的,一旦燃烧,橡胶支座将直接失去竖向承载能力与水平隔震能力。现如今,许多使用隔震设计的房屋会将隔震层设计为地下车库,在地震作用下,不排除汽车起火燃烧威胁到支座的可能。因此,对于传统隔震支座的防火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的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单纯使用防火漆作为防火层的支座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但防火漆作为一种脆性涂料,在提供一定防火能力的情况下要具备一定厚度,当支座产生侧向位移时,涂料会不可避免地开裂,崩解,自然也不具备防火能力;考虑到火灾下的支座变形能力,也有支座使用柔性的防火罩作为防火层,但普通防火罩与支座上下板的连接处的密封是一个问题,没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火罩的防火能力也不能很好的发挥。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该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不影响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本体水平隔震性能,可以有效的在火灾中保护传统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能力,而且不会影响其水平向的变形能力,双层防火橡胶在提供一定防火功能的前提下不影响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用柔性防火材料如石棉完全填充防火橡胶内部的空腔,避免了防火要求的情况下对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能力的影响,隔震效果好。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包括上部结构承台、下部基础承台、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外包胶层、外圈保护橡胶层、防火涂料层、柔性填充材料和连接钢板,其中,所述外包胶层包裹于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外围、且与连接钢板硫化相连接,外圈保护橡胶布置于外包胶层外围成环状,并与外包胶层硫化连接,外包胶层和外圈保护橡胶之间填充柔性填充材料,连接钢板表面涂有防火涂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在所述柔性填充材料内部,连接在所述上部结构承台、下部基础承台之间的弹性减震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在所述固定底板的重心处开设有限位导向孔,在所述固定底板一侧,沿所述限位导向孔的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固定支撑架、弹性元件和垫板元件,在所述限位导向孔内套接有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支撑架、弹性元件和垫板元件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上还滑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下部承接台上的连接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是由套接在所述导向轴上的横向支撑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板两端的两挡板,一端分别连接在两所述挡板上的弧形支撑件,以及将所述横向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支撑架连接的两压簧组成;两所述弧形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导向轴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元件是由中部连接板和连接在所述中部连接板两自由端部的两垫板组成,所述中部连接板的中心处连接所述导向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力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未经新力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星地通信测距一体化波形设计及信号处理方法
- 下一篇:多模个性化监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