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不良副产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4266.9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杭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闽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32;B29K6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华启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39 | 代理人: | 赵祖祥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酚醛树脂 制程无 不良 副产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不良副产品的方法,涉及无气泡等副产品领域。该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不良副产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搅拌,将酚醛树脂与硬化剂以及其他药剂混合搅拌形成成型物的原料;抽取气泡,将成型物的原料中的气泡抽出,减少成型物的原料中气体的含量,增加成型物的原料的黏度;入模成型,将成型物的原料填入模具母模的模穴中,对模具内的成型原料进行加热或加压等成型的作业;取件,待成型作业进行后,回复原常温条件时,开模后,取出成型工件。本发明对成型物的原料进行抽取气泡处理产品的品质,同时设置有隔离层,通过放置槽吸附水和副产品,并在毛细孔中吸附,达到去除副产品的效果,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气泡等副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不良副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酚醛树脂,又名电木,原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呈颗粒或粉末状。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由苯酚醛或其衍生物缩聚而得,固体酚醛树脂为黄色、透明、无定形块状物质,因含有游离酚而呈微红色,实体的比重平均1.7左右,易溶于醇,不溶于水,对水、弱酸、弱碱溶液稳定。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洗而制成的树脂。因选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类。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工程、胶粘剂、阻燃材料、砂轮片制造等行业。
为使酚醛树脂成型时的副产品水与其他酚产物能被有效的吸收且使酚醛树脂流动性与共容性更高,达到酚醛树脂高质量成型的目的,我们提出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气泡等副产品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不良副产品(例如气泡等)的方法,解决了酚醛树脂成型时的副产品水与其他酚产物不能被有效的吸收,且使酚醛树脂流动性与共容性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应用于酚醛树脂制程无不良副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搅拌,将酚醛树脂与硬化剂以及其他药剂混合搅拌形成成型物的原料;
s2:抽取气泡,将成型物的原料中的气泡抽出,减少成型物的原料中气体的含量,增加成型物的原料的黏度;
s3:入模成型,将成型物的原料填入模具母模的模穴中,对模具内的成型原料进行加热或加压等成型的作业;
S4:取件,待成型作业进行后,回复原常温条件时,开模后,取出成型工件,即完成成型的过程。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由于成型作业中为加热或加压作业,因此,其成型原料中的酚醛树脂必然产生产生相关的副产品。
优选的,所述成型原料入模穴前先进行备制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中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毛细孔,且若干毛细孔贯穿隔离层一侧,若干所述毛细孔均呈倾斜设置,所述毛细孔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槽,且放置槽呈球状设置,所述隔离层顶部位于两个相邻毛细孔之间设置有脱离槽;
在模具相对于成型工件的表面上预先贴附一层隔离体;再进入成型原料入模穴的过程。
优选的,所述脱离槽内含有剥离剂,其剥离剂为油脂材料,给成型工件与模具在开模以及脱模带来便利。
优选的,当产生副产品时,即进行以下作业,包括:
吸附副产品;即产生副产品后,其副产品中的水在高温环境中,形成为水蒸汽的形态,该水分子可快速进入隔离体的毛细孔中,并为其毛细孔所含住,同时将其他副产品一并吸附,而使成型工件表面与隔离体的表面不产生不必要的空隙,以达到去除水份气泡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闽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闽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4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