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蝇诱捕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4203.3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孚分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贾立庆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蝇 诱捕 | ||
本发明涉及果蝇诱捕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蝇诱捕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喇叭形开口,喇叭形开口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散味通槽,散味通槽沿喇叭形开口的内口方向收缩,并延伸入所述内口;采用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形开口,方便果蝇进入,喇叭形开口的侧壁上均布有散味通槽,诱捕液可以经散味通槽从壳体内腔中扩散出,并通过喇叭形开口的外口扩散到空气中;诱捕液扩散效果较佳,有利于对果蝇的招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蝇诱捕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果蝇是一种全球性害虫。该害虫可以对成熟或亚成熟的健康果实进行危害,因为其雌成虫的产卵器外形较大、坚硬锋利且呈锯齿状,可刺破果皮产卵于果实内部,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造成危害,使被害果实迅速开始腐烂,并且会引发真菌、细菌等病害,造成二次侵染,导致水果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安全性和商品价值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申请号为CN201620383686.1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蓝莓园用果蝇诱捕装置,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诱捕液散发出的气味是通过圆型通孔传播的,但是为了挡掉苍蝇及其它体型较大的昆虫进入诱捕装置,圆型通孔设置的很小,这就造成了诱捕液的气味扩散不佳,影响对果蝇的招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蝇诱捕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果蝇诱捕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喇叭形开口,喇叭形开口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散味通槽,散味通槽沿喇叭形开口的内口方向收缩,并延伸入所述内口。
所述喇叭形开口的内口的直径小于喇叭形开口的外口的直径。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连接,下壳体用来存储诱捕液。
所述内口通过防逃脱机构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防逃脱机构的出口处设置有封闭板,封闭板受驱动沿远离防逃脱机构的出口方向转动,直至相邻的封闭板移动至防逃脱机构的出口处。
还包括转轴,转轴周面上等距设置有所述封闭板,所述封闭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均布有减阻弯板,相邻减阻弯板间形成导流槽。
所述转轴通过单向轴承转动安装在防逃脱机构内,所述封闭板采用轻质复合材料。
所述转轴一端与分度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分度电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信号传送机构。
所述信号传送机构为红外接近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设置在防逃脱机构的侧壁上。
所述信号传送机构为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安装在封闭板上,重力传感器的上方覆盖有压力传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设备,采用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形开口,方便果蝇进入,喇叭形开口的侧壁上均布有散味通槽,诱捕液可以经散味通槽从壳体内腔中扩散出,并通过喇叭形开口的外口扩散到空气中;诱捕液扩散效果较佳,有利于对果蝇的招引。
二、本发明设备,喇叭形开口通过防逃脱机构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当果蝇进入到防逃脱机构中,封闭板受驱动沿远离防逃脱机构的出口方向转动,将封闭板上的果蝇带入壳体内腔,相邻的封闭板移动至防逃脱机构的出口处,对防逃脱机构的出口进行封堵,可以防止果蝇逃离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果蝇诱捕器喇叭形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果蝇诱捕器内部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3为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孚分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孚分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4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