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式恒压储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3387.1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姜彤;周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4;F17C13/00;F17D1/02;F17D1/08;F17D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式 恒压储气 系统 | ||
1.一种链式恒压储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有效容积相同的压力容器(A)及液体驱动设备(G),各压力容器均与高压气体管道(HP)、低压气体管道(LP)和高压液体管道(HT)、低压液体管道(LT)经阀门控制相连接;液体驱动装置(G)的两端分别与高压液体管道(HT)、低压液体管道(LT)相连接;在运行时,压力容器(A)共有四种状态:高压静止态(HS)、低压静止态(LS)和高压操作态(HO)、低压操作态(LO);储气时,采用链式储气控制策略,高压气体从高压气体管道(HP)进入高压操作态容器(HO),高压操作态容器(HO)内液体经液体驱动装置(G)进入低压操作态容器(LO);液体完全充满低压操作态容器(LO)后,高压操作态(HO)转成高压静止态(HS),低压操作态(LO)转成高压操作态(HO),选择一个低压静止态容器(LS)转成低压操作态容器(LO);不断循环,使高压静止态容器(HS)数量增加,低压静止态容器(LS)数量减少,实现链式储气;排气时,采用链式排气控制策略,低压气体从低压气体管道(LP)进入低压操作态容器(LO),低压操作态容器(LO)内液体经液体驱动装置(G)进入高压操作态容器(HO);液体完全充满高压操作态容器(HO)后,低压操作态(LO)转成低压静止态(LS),高压操作态(HO)转成低压操作态(LO),选择一个高压静止态容器(HS)转成高压操作态容器(HO);不断循环,使高压静止态容器(HS)数量减少,低压静止态容器(LS)数量增加,实现链式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压力容器的四种状态具体定义为:
高压静止态(HS):与高压气体管道(HP)连通并充满高压气体的容器,与低压气体管道(LP)不连通,与高压液体管道(HT)不连通,与低压液体管道不连通(LT);
低压静止态(LS):与低压气体管道(LP)连通并充满低压气体的容器,与高压气体管道(HP)不连通,与低压液体管道(LT)不连通,与高压液体管道(HT)不连通;
高压操作态(HO):与高压气体管道(HP)和高压液体管道(HT)相连通的容器,与低压液体管道(LT)不连通,与低压气体管道不连通(LP);
低压操作态(LO):与低压气体管道(LP)和低压液体管道(LT)相连通的容器,与高压液体管道(HT)不连通,与高压气体管道不连通(HP);
所有压力容器中,至少一个充满液体,充满液体的容器可在高压操作态(HO)和低压操作态(LO)之间转换,充满低压气体的容器可在低压操作态(LO)和低压静止态(LS)之间转换,充满高压气体的容器可在高压操作态(HO)和高压静止态(HS)之间转换
液体驱动装置(G)可视为经液体管道连接在高压操作态容器(HO)与低压操作态容器(LO)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描述系统,所述链式储气控制策略是指:在储气过程中,选择一个充满液体的压力容器,将其连通至高压气体管道(HP)和高压液体管道(HT),使其转换为高压操作态容器(HO),选择低压静止态容器(LS)之一连通低压液体管道(LT),转换为低压操作态容器(LO),液体驱动装置(G)连通在高压操作态容器(HO)和低压操作态容器(LO)之间;高压气体进入高压操作态容器(HO),高压操作态容器(HO)内液体经液体驱动装置(G)对外做工后进入低压操作态容器(LO),低压操作态容器(LO)内低压气体排出至低压气体管道(LP),液体注满低压操作态容器(LO)后,高压操作态容器(HO)断开与高压液体管道(HT)的连通状态并保持与高压气体管道(HP)连通,转换为高压静止态容器(HS),充满液体的低压操作态容器(LO)断开与低压气体管道(LP)和低压液体管道(LT)的连通状态,连通高压气体管道(HP)和高压液体管道(HT),转换为高压操作态容器(HO);循环此过程,高压静止态容器(HS)数量增加,低压静止态容器(LS)数量减少,实现储气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33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上风电经混合直流送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轨道交通结构的减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