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密陀僧为干燥剂的麻丝胎夹贮造像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1465.4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厚娟;黄文勇;张芳妮;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B24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爽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陀僧 干燥剂 麻丝胎夹贮 造像 技术 | ||
一种以密陀僧为干燥剂的麻丝胎夹贮造像技术,包括以下原料:泥巴塑像、脱模剂、瓦灰碎麻丝、密陀僧和生漆;其制造方法为:准备以上原料然后给泥巴塑像刷数遍脱模剂,便于后期脱模;刷上将密陀僧、生漆、瓦灰拌匀成的漆灰,均匀涂抹在刷过脱模剂的塑像上;趁湿在漆灰上均匀平铺一层碎麻丝,并充分压实,使麻丝吃透生漆;自然阴干后,拍生漆一遍以固形,再次入荫;剔除表面不平颗粒,涂抹第二遍含密陀僧、生漆、瓦灰的漆灰,后平铺第二遍碎麻丝压实入荫如上;通刷生漆固形,再次入荫至干;涂抹第三遍含密陀僧、生漆、瓦灰的漆灰,比例如上;如此反复,视造像大小决定漆灰与麻丝的层数,一般以三到四层为宜,最后一遍为漆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密陀僧为干燥剂的麻丝胎夹贮造像技术。
背景技术
夹纻又称夹纾、挟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漆塑像的方法,传统的夹贮造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在阴干的过程中消耗时间长,从而使得造像时间过长,影响造像速度;二是用麻布、丝绸等整块布料进行贴裱,服帖性不好,不便于施工,且细小处造型不容易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密陀僧为干燥剂的麻丝胎夹贮造像技术,加快干燥速度,简化施工。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以密陀僧为干燥剂的麻丝胎夹贮造像技术,包括以下原料:泥塑造像、脱模剂、瓦灰、碎麻丝、密陀僧和生漆;
其制造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以上原料;
步骤二:给泥塑造像刷数遍脱模剂,便于后期脱模;
步骤三:将密陀僧、生漆、瓦灰以1:3:3的比例拌匀成漆灰,均匀涂抹在刷过脱模剂的塑像上;
步骤四:趁湿在漆灰上均匀平铺一层碎麻丝,并充分压实,使麻丝吃透生漆,以不见麻丝本色为标准;
步骤五:自然阴干后,拍生漆一遍以固形,再次入荫;
步骤六:剔除表面不平颗粒,涂抹第二遍含密陀僧、生漆、瓦灰的漆灰,比例如上,后平铺第二遍碎麻丝压实入荫如上;
步骤七:通刷生漆固形,再次入荫至干;
步骤八:涂抹第三遍含密陀僧、生漆、瓦灰的漆灰,比例如上;如此反复,视造像大小决定漆灰与麻丝的层数,一般三到四层为宜,最后一遍为漆灰。
步骤九:用240-7000目砥石由粗到细进行打磨至造像表面平整光滑,脱泥胎;后根据需要进行外部髹饰。
优选地,所述麻丝有若干层,并且每层之间均涂上参有密陀僧的漆灰,麻丝宜乱不宜整,更利用造像的牢固度。
优选地,所述碎麻丝长度为3-4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漆灰加入密陀僧,从而加快整个塑像和油漆的干燥速度,从而提高造像效率;由于造像形象表面起伏较大,整块布在贴裱时不容易服帖,用碎麻丝代替麻布或丝绸,有利于造像中细节形象的细腻表现与处理,使造像工序更加简便,形象更加逼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一种以密陀僧为干燥剂的麻丝胎夹贮造像技术,包括以下原料:泥塑造像、脱模剂、瓦灰、长度在3-4cm的碎麻丝、密陀僧和生漆;
其制造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以上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1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