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密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1059.8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李习平;齐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39/10;A61M39/02 |
代理公司: | 贵阳贵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5 | 代理人: | 曾香兰;蒋琳琳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气 二氧化碳 检测 端口 连接 装置 及其 密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密封方法,涉及胃管位置检测辅助用品技术领域,该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头、设置在第一接头下方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下方的第二接头,且第一接头、连接部与第二接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头、连接部和第二接头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接头呈空心圆柱状,所述第一接头远离连接部一端的外壁呈圆角且内壁呈漏斗状,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圈。本发明通过设置加强筋、第一挡圈、第一管套、第二挡圈和第二管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容易存在使用不便、操作效率较低和密封性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胃管位置检测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在胃管插管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胃管插入到患者胃部的合适位置,但是由于是外部操作,是能通过医护人员的医学手段和技术来完成,通过经验判断是否插入正确和是否插入到合适位置。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操作过程通常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对于一些丧失行动能力的患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因为无法做出反应,很难断定胃管是否顺利进入食道并到达胃部。于是,医学上采用一种新的间接判断方法,将胃管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连接,由于人体内各部位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医学上早已成为公知常识,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辨别是否正确插入到胃部的合适位置。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82047368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析仪连接胃管转换接头装置”,通过整体式或拼接式的转换接头装置来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和胃管,该装置包括手持部,使用时用手捏住手持部进行安装,然而,这类转换接头装置等连接管为了达到尺寸适应性和连接密封性,一般制成软质的,在捏住手持部以后,造成两端接头的结构形状发生改变,变瘪变扁,难以顺利插入连接;若为了方便连接,在生产时将尺寸稍微扩大,则难以保证使用时的密封性,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并且软质的在轴向用力插入时也难以快速将其插接到位,从而造成操作效率较低、使用不便和密封性隐患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密封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容易存在使用不便、操作效率较低和密封性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头、设置在第一接头下方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下方的第二接头,且第一接头、连接部与第二接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头、连接部和第二接头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接头呈空心圆柱状,所述第一接头远离连接部一端的外壁呈圆角且内壁呈漏斗状,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为平滑斜面,且第一挡圈靠近连接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环状槽,所述第一接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管套,且第一管套连接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交界位置处,所述第一管套的内壁设置有环状棱,且环状棱与第一挡圈的位置交错设置。
所述第二接头呈空心倒圆台状,且第二接头远离连接部一端的外壁和内部均设置为圆角,所述第二接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为平滑斜面,且第二挡圈靠近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环状槽,所述第二接头与连接部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靠近第二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套,且第二管套远离环形凸起的一端呈斜面,且第二管套远离环形凸起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凸棱。
还包括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端口与胃管端口的连接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用手指捏住连接部,将第二接头旋转扭动插入胃管的一端,完成第二接头与胃管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1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