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9420.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进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讯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中源正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王明亮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扫码器 快速 识别 条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条形码识别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终端、条码模板库、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转换模块、数据提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条码纠正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数据输出模块,将扫码器获得的条码与条码模板库中的条码参考文件进行匹配,然后获得对应的条码参考文件中的参考信息,根据参考信息对条码进行识别,获取条码信息,使得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条码实现兼容;条码纠正模块在序列码的译码方向出现偏差时,对条码进行纠正,同时通过条码纠正模块还能够在条码表面出现额外线条、阴影或褶皱等影响扫码率的情况时,对扫码过程进行自动纠正,大大提升了扫码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条形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条码是将线条与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用以代表一定的字母、数字等资料。在进行辨识的时候,是用条码阅读机(即条码扫描器又叫条码扫描枪或条码阅读器)扫描,得到一组反射光信号,此信号经光电转换后变为一组与线条、空白相对应的电子讯号,经解码后还原为相应的文数字,再传入电脑。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开号为CN109145667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步骤:根据使用者的实时生物特征匹配出对应的历史生物特征,并根据所述历史生物特征匹配出相对应的习惯信息;根据所述习惯信息调节扫码器的焦距至习惯焦距,并识别条码。本发明的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用者的实时生物特征匹配出使用者的习惯信息,将扫码器的焦距调节至使用者的习惯焦距,使使用者按照习惯使用扫码器就能快速识别条码,缩短扫码器调整焦距的时间;并通过第一焦距、第二焦距和第三焦距取平均值得到习惯焦距,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习惯焦距。
在现有的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不同类型的条码无法做到兼容识别,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面对不同类型的条码时,往往需要多个扫码器分别进行扫码;2、在进行扫码的过程中,对条码的状态要求较高,使得条码出现不良状态时,扫码成功率就会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条码进行兼容识别。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扫码器的快速识别条码的系统,包括计算机终端、条码模板库、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转换模块、数据提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条码纠正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数据输出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条码模板库用于保存多种条码模板,通过计算机终端,将所需要的条码模板进行导入,并生成条码参考文件,具体生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T1:将导入的条码模板转化为图片文件,然后将图片文件上传至图像转换模块;
步骤T2:截取图片文件中的条码区域,然后将条码区域转换为点阵参考图;
步骤T3:根据点阵参考图重新生成条码参考文件,并将条码参考文件发送至条码模板库中进行保存;所述条码参考文件的文件信息至少包括条码类型、条码识别规则、可编译标准参考条码以及译码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对条码进行识别,具体识别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以扫码器为基点,沿着扫码器的扫码方向作延长线、获得扫码器的最大有效扫码距离点,并将扫码器的最大有效扫码距离点标记为a点,以a点为圆心作半径为r且与延长线垂直的圆,并将圆与扫码器相连接,从而获得扫码器的有效扫码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讯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讯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