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损型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4947.7 | 申请日: | 202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包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广艺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17;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冯姣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损型 注塑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损型注塑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通过在模芯的底端四角处均设置用于余热收集的蓄热囊,蓄热囊通过隔热棒与模芯相连接,隔热棒内安装有分别延伸至传导座、蓄热囊内的上导热体以及下导热体,在水冷成型前,利用磁吸作用,使得下导热体穿过隔热板与上导热体相衔接,热量通过上导热体、下导热体传导并存储于蓄热囊内,既起到热量回收,又实现对模芯的初步降温,再配合多个水冷管的水冷操作,进一步提高对模芯的降温效果,实现产品的冷却成型,且在进行水冷过程中,下导热体与上导热体相断开,不会由于模芯的水冷降温而导致蓄热囊内热量散失,存储于蓄热囊内的热量可用于下次浇筑时的预热,实现节能低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损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注塑模具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模具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在注塑过程中十分把握对温度的控制,包括对模具的预热、注塑时的加热和最终成型后的冷却等。
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十分耗能,主要体现在加热方面,由于对温度掌控需要十分精确,因此在加热时需要通过加热设备进行加热,降温时通过冷却设备进行降温,经常导致热量白白流失,损耗较大,当下次注塑时,还需要重新升温预热,难以很好地做到节能低损耗。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低损型注塑模具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损型注塑模具,通过在模芯的底端四角处均设置用于余热收集的蓄热囊,蓄热囊通过隔热棒与模芯相连接,隔热棒内安装有分别延伸至传导座、蓄热囊内的上导热体以及下导热体,在水冷成型前,利用磁吸作用,使得下导热体穿过隔热板与上导热体相衔接,热量通过上导热体、下导热体传导并存储于蓄热囊内,既起到热量回收,又实现对模芯的初步降温,再配合多个水冷管的水冷操作,进一步提高对模芯的降温效果,实现产品的冷却成型,且在进行水冷过程中,下导热体与上导热体相断开,不会由于模芯的水冷降温而导致蓄热囊内热量散失,存储于蓄热囊内的热量可用于下次浇筑时的预热,实现节能低损耗。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损型注塑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下四角均筒电动伸缩杆与下模板的底端四角相连接,所述下模板的上端设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有型腔,所述上模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浇筑口,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模芯底端部的中空腔,所述模芯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传导座,多个所述传导座的外端均通过隔热棒连接有蓄热囊,所述隔热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导热体和下导热体,所述上导热体的上端延伸至传导座的内部,所述下导热体的下端延伸至蓄热囊内并固定连接有内导热球,所述上导热体与下导热体磁吸设置,多个所述传导座两两相邻之间连接有水冷管,多个所述水冷管前后首尾相接,所述下模板的外端设有进液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液管的内端依次贯穿下模板、传导座并与其中一个水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内端贯穿下模板并与相邻所述水冷管相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出水管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热体包括连接于隔热板上端的中空导热芯,所述中空导热芯的上端延伸至传导座内部,所述中空导热芯的顶端部嵌设安装有电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广艺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广艺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