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4933.5 | 申请日: | 202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庄佳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靓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2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用光 生物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入料口、反应机构、出料口、支撑架,入料口嵌固在反应机构上端,出料口贯穿于反应机构下端底部中间,反应机构外侧卡合在支撑架中间内侧,控制旋转轴进行转动,液体在压缩结构之间的间隙拉伸下通过引导块向上喷涌,产生向上的推动力,增强特体中微藻的流通效果,同时液体冲击对固定板上端的支撑块进行挤压,从而对压缩结构产生挤压力,加强液体向上活动的作用力,避免液体中的微藻在重力沉降中堆积在透明罐内部下方,推动机构旋转产生的推动力对阻挡结构进行拍击,带动液体向上活动,避免液体中的微藻处于自然沉降的状态,防止微藻堆积在储存箱底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反应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微藻生物反应器用于海洋产物“微藻”的工业化培养,为了便于光照供能,反应器采用耐热钢化玻璃筒身光照,采用LED光源,具有耗能低,光源辐射热较低的效果,同时封闭式的反应器中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连续式生产,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但是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微藻的质量较轻,容易在反应器中进行悬浮,微藻悬浮的状态受液体不流通的影响,使微藻以重力状态进行不均匀分布,从而上端分布的微藻较少,且微藻缓慢在重力下往下端聚集,导致底端的微藻受到光线阻挡,形成受光不均的情况,使得微藻的生长速率与反应器的整体产率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入料口、反应机构、出料口、支撑架,所述入料口嵌固在反应机构上端,所述出料口贯穿于反应机构下端底部中间,所述反应机构外侧卡合在支撑架中间内侧,所述反应机构设有旋转机构、闭合器、推动机构、透明罐、储存箱,所述推动机构下端嵌固在闭合器上端,所述旋转机构贴合在透明罐内侧,所述闭合器位于储存箱下端底部,所述透明罐与推动机构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出料口贯穿于透明罐下端底部中间,所述闭合器分为两层,上层为中间设有圆孔出口的圆形结构,下层通过出料口的旋转对上层出口进行闭合控制,所述推动机构中间下端贯穿于闭合器内部,且与出料口中间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机构设有弹簧杆、旋转轴、褶皱环、承力结构,所述弹簧杆卡合在承力结构中间上下两侧,所述褶皱环贴合在承力结构上下两侧,所述弹簧杆安装于旋转轴内部,所述承力结构与旋转轴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旋转轴下端嵌固在闭合器上端,所述弹簧杆设有四个,以旋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承力结构为倾斜状态,最大倾斜角为30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承力结构设有挤压结构、圆盘、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圆盘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挤压结构嵌固在圆盘内侧,所述弹簧杆卡合在固定盘中间上下两侧,所述挤压结构外侧设有相通的槽形结构,具有增强受力效果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结构设有压缩结构、橡胶块、支撑块、固定板,所述支撑块贴合在固定板上端,所述支撑块上端贴合在压缩结构下端,所述压缩结构左右两侧嵌固在橡胶块内侧,所述固定板左侧安装于圆盘内部侧面,所述压缩结构设有两个,相互平行分布,上端的压缩结构设有两个圆形孔,下端的压缩结构为密封状态,且两个压缩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结构设有流通孔、活动板、海绵球、引导块,所述引导块嵌固在活动板内部侧面,所述海绵球卡合在引导块内部,所述流通孔位于活动板内部,所述活动板左右两侧嵌固在橡胶块内侧,所述活动板为橡胶材质,具有韧性高,形变效果强的特性,所述引导块设有两个,两个引导块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机构设有阻挡结构、固定环、旋转环,所述阻挡结构嵌固在旋转环内侧,所述旋转环外侧与固定环内侧滑动配合,所述阻挡结构与固定环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固定环外侧贴合在透明罐内侧,所述阻挡结构设有六个,为圆形状态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靓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靓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