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内河污水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4890.0 | 申请日: | 202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曾为中;鲍远江;窦玉冰;谢正友;曾斯倩;曾维军;姜盼盼;朱紫霞;冯雪梅;曾斯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32;C02F1/52;C02F3/12;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内河 污水 治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内河污水治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网过滤装置、管道混合器、处理罐、石英砂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所述处理罐包括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MBR膜池、清水池,格栅网过滤装置与调节池通过管道混合器连通,调节池与缺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缺氧池内设有第一溢流堰板,第一溢流堰板与缺氧池的池壁围成第一溢流槽,第一溢流槽与好氧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好氧池与沉淀池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本申请的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出水CDOCr、悬浮颗粒物、细菌等指数,达到市政、绿化用水相关水质标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内河污水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由于城市污水管网的收集能力和配套建设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处理后就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一些城市内河甚至完全沦为纳污河。
公开号为CN109665673A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城市内河污水处理系统,当城市内河污染严重需要净化处理时,位于河流两岸边的驱动件带动过滤网转动至相互抵接状态,随着河水的流动,河水内固体污染物被过滤网挡住,然后打捞固体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
现由于环卫洒水车每日用水量巨大,拟采用河水作为水源,但上述城市内河污水处理系统仅仅是分离河水中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处理过的河水中仍含有藻类、悬浮物及大量大肠杆菌,达不到洒水车的用水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普通河水处理方案达不到洒水车用水标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内河污水治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内河污水治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内河污水治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网过滤装置、管道混合器、处理罐、石英砂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所述处理罐包括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MBR膜池、清水池,格栅网过滤装置与调节池通过管道混合器连通,调节池与缺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缺氧池内设有第一溢流堰板,第一溢流堰板与缺氧池的池壁围成第一溢流槽,第一溢流槽与好氧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好氧池与沉淀池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沉淀池内设有第二溢流堰板,第二溢流堰板与沉淀池的池壁围成第二溢流槽,第二溢流槽与MBR膜池通过第四管道连通,MBR膜池与清水池通过溢流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道中的河水经过格栅网过滤装置中的格栅网过滤除去水草和大颗粒杂质,经泵提升后进入管道混合器,加药经过混凝作用,使颗粒物在处理罐中凝聚成较大的矾花,处理罐的出水经过石英砂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两级过滤,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和藻类生物,最后经过紫外线消毒,消灭水中大肠杆菌等细菌,消毒处理后通过消防栓出水回用。该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出水CDOCr、悬浮颗粒物、细菌等指数,达到市政、绿化用水相关水质标准。
可选的,所述清水池包括一级清水池和二级清水池,溢流口位于一级清水池的池壁上,二级清水池通过第五管道与沉淀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MBR膜池的处理速度有限,所以当大量需求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绿化用水时,可以将沉淀池内的水直接排至二级清水池内取用。
可选的,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组合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对水中絮状物的吸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溢流堰板和第二溢流堰板形状相同,均包括水平的第一板体和竖直的第二板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堰板使上层清水才能溢流至下一池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的顶边呈锯齿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