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模块、对焦调整系统及对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4449.2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4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復;陈泽豪;陈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宋兴;臧建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模块 对焦 调整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对焦调整系统及对焦方法。获得现有数据及待测数据,根据现有数据中的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对焦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分别的差异确定已测拟合曲线,并根据待测数据与已测拟合曲线确定待测相机模块的下一马达位置。现有数据包括数台已测相机模块的准焦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待测数据包括待测相机模块的马达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值。已测拟合曲线是对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准焦位置的差异、以及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空间频率响应峰值的差异进行曲线拟合所得的。藉此,可提升对焦作业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相机模块、对焦调整系统及对焦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镜头的组装阶段中,存在许多变因。例如,点胶作业的烘烤时间及温度、电路板的平整度以及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Mount Technology,SMT)定位中心等。这些变因可能让同一批生产的镜头经组装至相机模块后对应的准焦点位置不同。
然而,现今找寻准焦点的过程较长,进而影响整体产线的生产效率。举例而言,图1是现有相机模块的对焦作业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设定对焦参数(步骤S110):需要设定粗调以及细调阶段中马达移动范围、以及马达移动步数。图2A是现有相机模块的粗调阶段的位置与数值的对应图。请参照图2A,横轴为马达位置(以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的输出值为单位),纵轴为空间频率响应(Spatial FrequencyResponse,SFR)值。在对焦作业-粗调阶段(步骤S130)中,马达移动的范围会比较大(例如,曲线201大约在DAC的输出值为670~940之间),且最后取空间频率响应的最大数值203所对应的马达位置进入细调阶段。图2B是现有相机模块的细调阶段的位置与数值的对应图。请参照图2B,在对焦作业-细调阶段(步骤S150)中,根据粗调阶段所找到对应于空间频率响应的最大数值203的马达位置,在较小范围内(例如,数笔数据所形成的曲线205大约在DAC的输出值为780~870之间)前后的移动镜头,进而找到马达的最佳清晰点位置(即,步骤S170的对焦完成)。由此可知,现有对焦作业需要分成粗调以及细调两个阶段,且两段对焦中需要多次移动马达、拍摄并计算空间频率响应值才能找到准焦点,进而导致整个对焦过程花费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相机模块、对焦调整系统及对焦方法,参考已测准焦点的现有数据,以提升对焦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焦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步骤:获得现有数据及待测数据,根据现有数据中的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对焦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Spatial Frequency Response,SFR)峰值分别的差异确定已测拟合曲线,并根据待测数据与已测拟合曲线确定待测相机模块的下一马达位置。现有数据包括数台已测相机模块的准焦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待测数据包括待测相机模块的马达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值。各准焦位置是指在对应已测相机模块的马达驱动其镜头位移所至的位置有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已测拟合曲线是对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准焦位置的差异、以及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空间频率响应峰值的差异进行曲线拟合所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焦调整系统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处理器经配置用以执行下列步骤:获得现有数据及待测数据,根据现有数据中的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对焦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分别的差异确定已测拟合曲线,并根据待测数据与已测拟合曲线确定待测相机模块的下一马达位置。现有数据包括数台已测相机模块的准焦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待测数据包括待测相机模块的马达位置及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值。各准焦位置是指在对应已测相机模块的马达驱动其镜头位移所至的位置有对应的空间频率响应峰值。已测拟合曲线是对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准焦位置的差异、以及那些已测相机模块之间在空间频率响应峰值的差异进行曲线拟合所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