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4400.7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柴永生;樊成飞;任根茂;齐泽昊;王月桂;李映春;胡利;李超峰;李娟;李淼;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G01N29/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3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强度 性能 检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若干复合材料样板,采用高温老化方法或高低温交变老化方法处理;
测取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样板的隔声量;
测取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样板的极限抗拉强度;
根据所述每个复合材料样板的隔声量和极限抗拉强度获取所述复合材料样板的限抗拉强度与隔声量之间的第一关系式;
选取待测复合材料制品,通过测取待测复合材料制品的隔音量结合所述第一关系式得到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的极限抗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若干复合材料样板,采用高温老化方法或高低温交变老化方法处理具体包括:
针对不同复合材料样板通过第一温度处理不同时间;
或针对不同复合材料样板通过在第二温度和第三温度之间交变处理不同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每个复合材料样板的隔声量和极限抗拉强度获取所述复合材料样板的限抗拉强度与隔声量之间的第一关系式具体包括:
以复合材料样板的限抗拉强度为Y坐标、以复合材料样板的隔声量为X坐标建立坐标系;
根据每个复合材料样板的隔声量和极限抗拉强度数据在坐标系中标出坐标点;
根据每个复合材料样板的坐标点采用图像法或数据拟合法获取第一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系式为Y=aX+b;
其中,Y为极限抗拉强度,单位为MPa,a、b为常数,X为隔声量,单位为分贝(d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的取值范围为70℃-150℃;
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温度。
6.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声室;
接声室,与所述发声室相邻;
发声器,设于所述发声室内;
接声器,设于所述接声室内;
其中,所述发声室与接声室之间的侧壁设有安装支撑板,所述安装支撑板用于安装待测复合材料制品,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和所述安装支撑板将所述接声室和发声室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声门,所述隔声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铰接在接声室和发声室的侧壁,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接声室和发声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撑板设有通孔以及绕所述通孔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安装到所述安装支撑板上并将所述通孔遮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绕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安装支撑板与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之间;
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沉孔,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与所述安装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密封条呈闭合的环状且所述密封条的外轮廓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贴合;
压板,所述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三连接孔,在所述压板上设有避让孔;
其中,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的外轮廓与所述密封条的内侧壁贴合,在所述安装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压板,两个所述压板通过螺栓安装到所述安装支撑板上,并挤压所述密封条,使所述密封条在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所处平面方向产生形变,将所述待测复合材料制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4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