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对胀芯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3664.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0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辉;董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工装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包括: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及胀紧机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工作时,所述胀紧机构伸入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内部,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一气动分配头向靠近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一管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二气动分配头向远离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二管件,从而保持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同心度要求,满足手工焊或自动焊接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对胀芯工装。
背景技术
一般两段管件的对接焊接,都要预先进行组对点焊,焊缝背面空间区域还需要再对两端加装堵头或背部拖罩充气的状态下方可实施焊接。容易导致组对后的错变量和间隙达不到对接焊接质量要求,且背部气体保护的区域效果不佳,因此经常会导致焊后管件返工维修或超差报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两个管件焊接时同心度要求的组合式组对胀芯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驱动杆件和第一气动分配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驱动杆件和第二气动分配头,所述第二驱动杆件围设于第一驱动杆件的外围;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盘体和导向轴,所述导向机构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盘体和导向轴的轴孔,所述第一气缸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盘体,所述第二气缸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盘体,所述第一驱动杆件具有部分位于轴孔内,所述第一气动分配头与第一驱动杆件相连,且所述第一气动分配头位于轴孔外;以及
胀紧机构,所述胀紧机构套设于导向轴,所述胀紧机构包括第一胀紧机构、第二胀紧机构及支撑块,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和第二胀紧机构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支撑块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胀紧机构与第一气动分配头接触,所述第二胀紧机构与第二气动分配头接触,第二胀紧机构位于第二气动分配头和支撑块之间;
所述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工作时,所述胀紧机构伸入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内部,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一气动分配头向靠近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一管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二气动分配头向远离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二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工作时,所述胀紧机构伸入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内部,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一气动分配头向靠近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一管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二气动分配头向远离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二管件,从而保持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同心度要求,满足手工焊或自动焊接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和第二胀紧机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胀紧芯轴、多个胀紧块及线圈弹簧,所述胀紧芯轴包括圆环部和沿圆环部周向分布的多个瓣部,相邻的两个瓣部之间具有第一凹槽部,所述多个胀紧块分别位于相应第一凹槽部内,所述瓣部具有围绕瓣部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部,所述胀紧块具有围绕胀紧块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与第二凹槽部周向对齐设置,所述线圈弹簧收容于第三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分配头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内的连接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件具有部分位于筒体的筒腔内且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筒体包括圆筒部和自圆筒部远离端板延伸的尖端部,所述尖端部包括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胀紧机构包括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配合,以导向轴为基准,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第一倾斜面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组对胀芯工装
- 下一篇:半导体工艺设备及薄膜沉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