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3110.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劲沣;王文彪;鲍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L22/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模具,包括模具上盖,模具底座,所述模具上盖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模具底座设有模具型腔;还包括模芯,所述模芯包括内芯及能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杆,所述内芯用于与模具型腔配合形成气囊成型型腔。本发明提供的气囊模具模具上盖上设有定位孔,模芯由内芯和定位杆组成,利用定位杆穿过定位孔的结构将模芯的位置固定,达到了简化模具的定位结构,进而简化了气囊制作的步骤,增大了气囊制作的效率的目的;同时,通过在模具上盖上设置贯穿模具上盖且与模具型腔连通的透气孔,使得多余的硅胶或橡胶的可从透气孔漏出,二次浇铸的硅胶或橡胶可从透气孔进入模具型腔,达到了降低气囊制作的难度,增大气囊制作的成功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气囊的气囊模具。
背景技术
气囊是一种在柔性胶囊中充入介质,利用介质的可压缩性或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的弹性部件。
气囊不仅可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装置,同时在软体机器人领域,气囊可与内嵌骨架结合改变软体机器人的刚性,因此气囊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用于制作气囊的气囊模具对气囊的制作成功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有的气囊模具如公开号为CN11066712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气囊模具及气囊的制作方法,包括上层气囊模具和下层气囊模具,所述上层气囊模具包括凸起部和下凹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下凹部之间设有缓斜面,所述下层气囊模具为光滑的平面结构,所述下层气囊模具与所述上层气囊模具平行且紧密贴合设置。
又如公开号为CN111531759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气囊模具及气囊制作方法,包括:金属下模、金属上模和金属模盖,所述金属下模中包括阶梯凹槽;所述金属上模中包括凸起部和环绕所述凸起部的内陷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阶梯凹槽中的下凹槽相匹配,所述内陷凹槽与所述阶梯凹槽的上凹槽相匹配;所述金属模盖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上凹槽的槽口面积。
上述两份专利申请提供的气囊模具,虽然解决了现有气囊模具上下模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但是均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定位结构,导致气囊制作复杂,进而使得气囊制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气囊模具制作气囊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模具,既保证了气囊制作的成功率又提高了气囊制作的效率。
一种气囊模具,包括模具上盖,模具底座,所述模具上盖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模具底座设有模具型腔;
还包括模芯,所述模芯包括内芯及能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杆,所述内芯用于与模具型腔配合形成气囊成型型腔。
具体工作时,预先在模具型腔内倒入硅胶或橡胶,而后将定位杆穿过定位孔,随后将模具上盖与模具底座装配;内芯会随着上盖和底座的配合进入到模具型腔内;内芯与模具型腔配合形成气囊成型型腔,因此,内芯对模具型腔内的硅胶或橡胶进行挤压的过程即为气囊制作成型的过程。
由于穿过中心孔的定位杆固定了模芯的位置,因此模具在装配完成之后,在模具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内芯与模具型腔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故气囊成型型腔的形状保持不变,进而保证了气囊制作的成功率。
同时,由于模具上盖与模具底座之间定位结构简单,使得模具上盖与模具底座之间的拆装十分便捷,进而增高了气囊的制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模具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模具型腔设于凹槽底部;
所述模具上盖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凹槽与凸起密封配合。
凹槽与凸起的密封配合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气囊外侧出现多余的毛边。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若干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凸起外壁密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驱手摇混合式提升机
- 下一篇:一种空中目标聚类分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