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对象协议的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1956.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4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祝恩国;巫钟兴;赵兵;林繁涛;陈昊;王齐;张海龙;邹和平;郑安刚;夏桃芳;钟小强;高琛;朱子旭;丁忠安;王雅平;刘兴奇;张宇鹏;韩月;许岳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对象 协议 测试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面向对象协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用例集分割为多个用例组,并将每个用例组实例化为单独可执行的xml测试用例组,其中每个xml测试用例组中包含不同属性的xml测试用例;
根据每一属性的多个xml测试用例,利用Average Linkage聚类算法确定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
确定每一属性的每个xml测试用例到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的加权欧式距离;
根据多个不同属性的加权距离,组成新的xml测试用例组;
根据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面向对象协议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是否为合格的xml测试用例组;
当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为合格的xml测试用例组时,输出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
当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不是合格的xml测试用例组时,重复根据每一属性的多个xml测试用例,确定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到组成新的xml测试用例组的步骤,进行迭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属性的多个xml测试用例,利用Average Linkage聚类算法确定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当前类属性的数据点(A1,A2)到数据点(A3,A4)的距离;
其中,A为距离,A1,A2,A3,A4为与当前类属性的xml测试用例对应的数据点;
将与所述距离对应的数据点确定为当前类属性的聚类中心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一属性的每个xml测试用例到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的加权欧式距离,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一属性的每个xml测试用例到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的加权欧式距离:
其中,D(Ui,Uj)为当前测试用例的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点的距离,n为影响量个数,所述影响量个数包括重复度、执行时长、单步超时时长,Sk为影响量的方差,Uik为标准化前的值,Ujk为各属性的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面向对象协议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之后,包括:
接收待测设备反馈的测试结果;
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将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和参数作为待优化的目标函数,进一步进行优化,形成闭环反馈系统。
6.一种面向对象协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割用例组模块,用于将用例集分割为多个用例组,并将每个用例组实例化为单独可执行的xml测试用例组,其中每个xml测试用例组中包含不同属性的xml测试用例;
确定聚类中心点模块,用于根据每一属性的多个xml测试用例,利用Average Linkage聚类算法确定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
确定加权欧式距离模块,用于确定每一属性的每个xml测试用例到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的加权欧式距离;
组成新测试用例组模块,用于根据多个不同属性的加权距离,组成新的xml测试用例组;
测试设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面向对象协议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是否为合格的xml测试用例组;
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为合格的xml测试用例组时,输出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
迭代模块,用于当所述新的xml测试用例组不是合格的xml测试用例组时,重复根据每一属性的多个xml测试用例,确定每一属性的聚类中心点到组成新的xml测试用例组的步骤,进行迭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9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