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1036.9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2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明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45 | 分类号: | H04L67/145;H04L67/02;H04L43/10;H04L69/16;H04L69/22;H04L67/141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浏览器 终端 设备 实时 传输 交互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浏览器终端通过JavaScript向socket服务器发出建立 WebSocket 连接的请求,连接建立以后,socket服务器向浏览终器端返回唯一的通讯uuid,浏览器终端和服务器端采用定时发送心跳数据方式保持长连接;
S2.物联设备通过普通TCP连接到socket服务器,建立连接成功后,socket服务器也会向物联设备返回一个唯一的通讯uuid,物联设备和服务器端采用定时发送心跳数据方式保持长连接;
S3.物联设备连接成功后,向服务器发起注册,注册时带上设备自身的唯一MAC标识符,服务器将MAC标识符与uuid进行绑定;
S4.浏览器终端下发读取物联设备的命令至socket服务器,发送内容携带物联设备的MAC、浏览器终端uuid、以及指令类型内容;
S5.socket服务器接收到浏览器终端的指令,进行指令解析,解析该指令要发送的物联设备MAC以及要发送的指令内容,解析完成后根据物联设备MAC找到物联设备注册时的uuid,通过uuid找到socket连接,进行数据包下发至物联设备,数据包主要包括浏览器终端的uuid、指令类型内容;
S6.物联设备接收到socket服务器发来的控制指令,进行指令解析,完成一系列的指令操作后,返回结果信息至socket服务器返回结果中携带浏览器终端的uuid;
S7.socket服务器收到物联设备返回结果解析出浏览器终端uuid,socket服务器通过浏览器终端uuid将数据推送至浏览器;
S8.浏览器终端接收到物联设备通过socket服务器上传的数据,将数据进行解析处理通过echarts组件展示至浏览器图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S2中所述的uuid固定为20个字符的字符串,用来全局标记一个socket连接,每个客户端连接都会被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uuid,所述客户端为浏览器终端或物联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id和客户端的socket连接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如果uuid对应的客户端连接断开了,那么uuid也会失效,当这个客户端再次连接到socket服务器时,将会获得一个新的uuid,uuid和客户端的socket连接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id是不会重复的,即使分布式部署也不会重复,只要有uuid,并且对应的客户端在线,就能够调用服务器接口向这个客户端发送数据,uuid是进行双向通讯的唯一身份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2中通过发送心跳数据保持长连接的方式包括:
客户端定时每X秒向服务端发送心跳数据,以避免长时间无数据传输带来的通讯断开,进而保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浏览器终端与设备的实时传输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长连接过程中,服务器端通过检测来自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判断设备的在线状态,具体过程包括:
服务器端设定Y代表连续超时的次数阈值,设定Z代表连续超时次数,并初始化为0;
客户端定时每X秒向服务器端发送心跳数据,服务器端持续对来自客户端的心跳数据进行接收,并进行超时检测:
若服务器端连续X秒内未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则判定超时一次,将Z加一;服务器端收到客户端发来的任何数据时,均认为客户端存活,每次收到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后将Z置为0;
若连续超时次数Z超过Y次,即ZY时,服务器端判定客户端掉线,断开与客户端的连接;客户端重连后,需要按照步骤S1或步骤S2重新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明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明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0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