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光谱带的近红外吸收染料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0546.4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嘉;裴勇;朱建国;沈羽;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昀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47/24 | 分类号: | C09B47/24;C09B6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程意意 |
地址: | 201302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谱 红外 吸收 染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光谱带近红外吸收染料,其主要由:以式A所示化合物和式B所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为起始原料,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所述的混合物与金属盐于高沸点溶剂在回流温度时保持4小时至6小时,经后处理后得到目标物C。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染料的吸收波长能覆盖650nm~78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光谱带近红外染料;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收波长覆盖650nm~780nm的染料。
背景技术
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耐高温的近红外吸收染料使用。但现有的金属酞菁类染料的吸收波长覆盖范围较窄(如钛氧酞菁染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强吸收波长为范围为685±20nm)。
俞孝伟等人公开了一种不对称酞菁锌染料(“新型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和表征”,[J]有机化学,2012,32,770~775)。所公开的不对称酞菁锌染料的吸收光谱范围虽有所改善(即强吸收光谱范围较宽),但其强吸收波长范围仍未覆盖650nm~780nm。
因此,提供一种强吸收波长范围能覆盖650nm~780nm的宽光谱带近红外吸收染料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光谱带的近红外吸收染料,强吸收波长范围能覆盖650nm~780nm。
本发明所述的近红外吸收染料,其主要由:以对叔丁基苯氧基邻苯二腈(式A所示化合物)和6-叔丁基萘-2,3-二腈(式B所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为起始原料,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所述的混合物与金属盐于高沸点溶剂回流温度时保持4小时至6小时,经后处理后得到目标物(其为包含式C所示化合物或/和其混合物);
式中,M为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R1,R2,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下列基团中一种(曲线标记处为取代位):
式A所示化合物与式B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0)或(1~10):1;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或钼酸铵;所述金属盐是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的氯化物。
其中,式A和B所示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制备可参见(俞孝伟等“新型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和表征”,[J]有机化学,2012,32,770~775和陈丽媛,“具有近红外吸收性能的钒氧萘酞菁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5)。
由上述技术方案获得的目标物(本发明所述的宽光谱带近红外吸收染料)的强吸收波长范围能覆盖650nm~780nm。
附图说明
图1.为由实施例1制备的目标物C-1在DMF(5.0ⅹ10-3mg/mL)中吸收光谱;
图2.为由实施例2制备的目标物C-2在DMF(5.0ⅹ10-3mg/mL)中吸收光谱;
图3.为由实施例3制备的目标物C-3在DMF(6.0ⅹ10-3mg/mL)中吸收光谱;
图4.为由实施例4制备的目标物C-4在DMF(9.0ⅹ10-3mg/mL)中吸收光谱;
图5.为由实施例5制备的对比物-1在DMF(6.5ⅹ10-3mg/mL)中吸收光谱;
图6.为由实施例6制备的对比物-2在DMF(5.5ⅹ10-3mg/mL)中吸收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昀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昀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0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