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序直通孔隙结构的银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8718.4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颖;何秋云;聂士东;刘春艳;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1/34 | 分类号: | C25D11/34;C25C1/20;C22C1/08;B22F1/07;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高东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序 直通 孔隙 结构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有序直通孔隙结构的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电极材料的表面分布有银纳米粒子组成的类柱状结构阵列,在垂直于银电极材料表面的方向上,类柱状结构之间的间隙为直线或近似直线的直通孔隙结构;其中类柱状结构的横向尺寸为0.1~20μm,类柱状结构的高度为0.2~1.4mm,相邻类柱状结构之间的距离为0.01~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电极材料表面的孔隙率为5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电极材料中类柱状结构生长的基底上分布有银网;优选地,所述银网中每个网格的长度为2-4mm,宽度为1-2mm,银网丝直径为0.3-0.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电极具有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两侧表面均具有类柱状结构阵列,片状结构的厚度为0.5-3.0m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银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银粉置于模具中,压制待氧化银电极材料;
待氧化银电极材料经过电化学氧化过程被氧化为氧化银电极材料;
氧化银电极材料经过电化学还原过程被还原为银电极材料;
其中,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电流密度为3-50mA/cm2;
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的放电倍率为0.10-10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粉的粒径为50-300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氧化银电极材料的厚度为0.5~3.0mm,孔隙率为50-8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制待氧化银电极材料的过程中使用了银网,具体操作为:
先将一部分银粉加入至模具中,然后在银粉上铺银网,然后加入剩余银粉;
优选地,所述银网中每个网格的长度为2-4mm,宽度为1-2mm,银网丝直径为0.3-0.6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氧化过程为恒电流氧化或阶梯电流氧化;所述电化学氧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3-80h;
优选地,电化学氧化过程中使用的对电极材料为不锈钢或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化学氧化过程和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的电解液皆为碱溶液;优选地,所述碱溶液的浓度为0.03~0.50g/cm3;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87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桶用喷嘴及马桶
- 下一篇:一种基于Yolov5的车辆定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