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7807.7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景晓东;吴志国;郭宝林;廖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控工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06;B67D7/78 |
代理公司: | 西安瀚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9 | 代理人: | 章冬霞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油站 三次 油气 回收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埋地储油罐、吸附罐和吸收还原罐,所述埋地储油罐分别与吸附罐和吸收还原罐通过管道连接,埋地储油罐与吸附罐之间的管道依次连接有防爆气体流量计和防爆电磁阀,吸附罐的底部还通过抽真空管线连接防爆真空泵,所述防爆真空泵通过管线连接吸收还原罐,吸附罐的排气管设置有防爆电磁阀和防爆油气浓度在线监测仪,所述防爆气体流量计、防爆电磁阀、防爆真空泵、和防爆油气浓度在线监测仪均与防爆电控箱电连接。本发明三次油气回收系统,降低了装置的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处理效率高达99%以上;可实现排放浓度远小于5g/m3,远低于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排放标准,且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环境保护的大气污染VOCs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油气为加油站加油、卸油和储存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形成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加油站正常作业中的油气主要产生于两个环节:一是收卸、储存环节,二是加油作业环节,都会排放出与汽油体积相同的油蒸汽。加油站逸散的油气,过去由于在空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不高,较少引起公众重视。随着我国燃油销量不断攀升,以及政府治污力度加大和治污标准提升,加油站油气污染问题开始被重视。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文件中明确要求对加油站在汽油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排放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在我国石油销售行业称谓为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
三次油气回收的主要功能是将一次、二次回收系统收集起来的油气在排放至大气之前加以回收处理,使之从气态转变为液态,还原为汽油,使之可重新投入使用,真正实现加油站卸油,存储,加油密闭运行,最终达标排放的目标。目前应用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价位从5万元到30多万元区间;从工艺上看,采用冷凝方式,吸附方式,膜分离方式,冷凝+吸附混合方式,以及冷凝+膜处理混合方式等,上表1列举了目前三次油气回收主要采用的工艺,并对各种工艺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其中,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是利用制冷系统产生的低温直接降低油气的温度,使油气冷凝为液态,以达到油气回收目的。经科学论证,冷凝温度降为-75℃以下时,油气回收率可达国家规定的95%以上。但是,油气从25℃降为-75℃,压缩机制冷温差巨大,对压缩机要求极高,且冷凝装置总耗能非常高,同时加加油站的挥发油气流量变化波动较大,不利于制冷工艺稳定运行,目前装置厂家将制冷温度设计-35℃,不能满足目前逐渐提高的排放指标要求。
而加油站加装的油气回收装置,主要选用价格低的吸附+冷凝式的装置,回收效果非常差,运行维护成本高。甚至一些装置生产厂家为配合加油站应付环保督查部门的检查,增加偷排口等极端恶劣的方式,无法真正满足国家对油气挥发减排的环保要求。
综上所述,油气回收装置进口浓度较高,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在优化各自工艺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开发不同工艺集成的油气回收整套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及工艺。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埋地储油罐、吸附罐和吸收还原罐,所述埋地储油罐分别与吸附罐和吸收还原罐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埋地储油罐与吸附罐之间的管道依次连接有防爆气体流量计和防爆电磁阀,所述吸附罐的底部还通过抽真空管线连接防爆真空泵,所述防爆真空泵通过管线连接吸收还原罐,所述吸附罐的排气管设置有防爆电磁阀和防爆油气浓度在线监测仪,所述防爆气体流量计、防爆电磁阀、防爆真空泵和防爆油气浓度在线监测仪均与防爆电控箱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附罐为两台,所述两台吸附罐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罐入口处安装有防爆压力变送器和防爆温度变送器对系统压力和温度进行实时压力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电控箱与远程监控数据平台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附罐内装中空纤维(管束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控工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控工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7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