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6177.1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项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兆华 |
主分类号: | B28B13/02 | 分类号: | B28B13/02;B28B1/087;B28B13/06;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护坡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工艺,包括支撑板、传送机构、下料机构、振动机构、预定型机构、除料机构、收料机构和输送机构,本发明采用的传送机构上的成型模具可以进行循环的使用,避免了人工将传送的成型模具与模具中的混凝土护坡砖搬运的繁琐现象,提高护坡砖的生产效率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同时通过振动机构将成型模具上的混凝土震落到成型模具槽内,同时成型模具的振动使得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从而使制作成型之后的护坡砖更加坚硬耐用,提高的护坡砖的使用寿命,避免护坡砖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含有较多的气泡导致表面起裂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使用再生混凝土生产的护坡砖有再利用的作用,护坡砖的形状多为正六角形状,分为空心六角护坡和实心六角护坡两种,主要用于高速边坡护坡和堤坝护坡砖使用,空心六角护坡是将将混凝土倒入模具内,自然养护凝固后可生产空心六角护坡,但在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常见的抗裂护坡砖生产时,再生混凝土落到成型模具内之后,需要再将成型模具从传送设备上取下进行脱模之后再放到传送设备上,这样方式造成护坡砖的生产较为繁琐现象,同时降低了护坡砖的生产效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劳动;
2、在对护坡砖进行生产时,由于混凝土中有水,所以易产生较多的气泡,护坡砖生产时未将气泡排出,从而使得护坡砖后期定形之后使用时,由于内部含有较多的气泡导致表面起裂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的护坡砖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工艺,其使用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装置,该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板、传送机构、下料机构、振动机构、预定型机构、除料机构、收料机构和输送机构,采用上述再生混凝土抗裂护坡砖生产装置进行护坡砖生产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S1、间歇推料:通过电动机带动带动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不完全齿轮与转动轴间歇啮合,进而使得成型模具间歇性的进行传送,在成型模具间停止时,移动板与推板分别将定形钢筋与混凝土推到成型模具内;
S2、振动加强:在成型模具间停止的同时,振动机构推动后面带有混凝土的成型模具进行击打振动,使得成型模具上的混凝土落到成型模具的凹槽内,同时成型模具的振动使得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
S3、除料预定:通过在成型模具移动的过程中,除料机构将振动之后成型模具上残留的余料进行刮除,然后通过预定型机构对成型模具内的护坡砖进行预定形;
S4、击落传送:通过振动机构将生产的预定形之后的护坡砖从成型模具内击打出,落到输送机构上进行传送;
所述的支撑板前后对称设置,支撑板之间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传送机构和输送机构,传送机构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下料机构、振动机构、除料机构和预定型机构,除料机构下方设置有收料机构;
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转动轴、链条、角板、十字形架板、成型模具、带动轴、不完全齿轮、电动机和转动齿轮,所述的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左右对称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前后对称套设有链轮,左右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前后链条的相背面安装有角板,角板沿链条等距离排布,前后角板上安装有十字形架板,十字形架板上安装有成型模具,支撑板的后端面通过轴承安装有带动轴,带动轴上套设有不完全齿轮,支撑板的后端面通过机架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带动轴相连接,其中一个转动轴穿设支撑板套设有与不完全齿轮间歇啮合的转动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兆华,未经项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