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稀释剂生产中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5817.7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镜兵;李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佳化化学(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8F120/06;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稀释剂 生产 废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稀释剂生产中废水处理方法,包括酯化水的处理,所述酯化水的处理过程为:A1、使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水,搅拌升温到60℃~70℃,再加入H2O2,反应后制成基料;向酯化水中添加丙烯酸,调节酯化水中丙烯酸的浓度到25wt%以上制成料液一;采用VC、疏基乙酸和水混合制成料液二;A2、将料液一和料液二添加到基料中混合反应,所述料液一为;A3、反应完成后,保温至少30min,降温到50℃以下;A4、将降温后物料的pH调节到6.5‑7.5后制备成减水剂母液。本发明具有无废水外排、节能、减耗、环保,且增加了减水剂母液、工业吸水剂两类副产品的效果,大大降低单体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稀释剂生产中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UV活性稀释剂的生产方法大多是通过直接酯化法,通过酯化反应后,再经过水洗、碱洗、萃取、水洗以及真空脱除溶剂,过滤后,最终得到产品。
具体过程为:单元醇或者多元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在催化剂(如甲基磺酸、对甲基苯磺酸、无机杂多酸)及阻聚剂(如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苯酚、硫酸铜、氯化铜、氯化亚铜等一种或几种)的作用下,通过使用带水溶剂(如甲苯、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等一种或几种)不断进行酯化脱水,酯化反应结束后,首先使用清水洗涤物料,把催化剂和阻聚剂等一些助剂洗下来,再用低浓度碱液中和酯化液中过量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然后再用清水洗涤物料,最后抽真空脱除带水溶剂。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酯化反应程度,通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用量为过量10%-15%,而过量未反应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催化剂以及阻聚剂等助剂必须去除,现有技术唯一方法是采用上述水洗、中和、水洗的工艺,有时候为了保证产品色号,需要多采用几遍淡碱液水洗,这样一来,生产1吨单体的产品约产生1.2-2吨的废水,同时损耗了大量的丙烯酸,不仅废水处理成本高,产品收率也一般,是一种较不环保的生产工艺。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CN105399621A中公开了一种无废水型单体生产方法,具体包括酯化水、水洗水和碱洗水的处理过程,通过对酯化水、水洗水和碱洗水进行处理,避免了废水排放,并且将酯化水、水洗水和碱洗水中的物料分离出来回收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但,上述专利申请文献中虽然解决了活性稀释剂生产中废水量大的问题,但是该工艺中涉及的所有酯化水、水洗水和碱洗水均需要通过蒸馏方法进行水和其他物质之间的分离,分离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工艺对酯化水、水洗水和碱洗水进行处理时均需要通过蒸馏方法进行分离处理,导致分离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约成本且无废水排放的活性稀释剂生产中废水处理工艺。
一种活性稀释剂生产中废水处理工艺,包括酯化水的处理,所述酯化水的处理过程为:
A1、使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水,搅拌升温到60℃~70℃,再加入H2O2,反应后制成基料;向酯化水中添加丙烯酸,调节酯化水中丙烯酸的浓度到25wt%以上制成料液一;采用VC、疏基乙酸和水混合制成料液二;
A2、将料液一和料液二与基料混合反应;
A3、反应完成后,保温至少30min,降温到50℃以下;
A4、将降温后物料的pH调节到6.5-7.5,即制备成减水剂母液。
所述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2O2、丙烯酸、VC、疏基乙酸的质量比为(60~73):(0.5~2):(5~20):(0.5~1.5):(0.1~3.5)。
所述基料中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水的质量比为(45~60):(38~55);所述料液一中丙烯酸的浓度为10~30wt%;所述料液二中疏基乙酸的质量浓度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佳化化学(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佳化化学(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