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骨料分离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485.7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2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艾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B1/00 | 分类号: | B07B1/00;B07B1/18;B07B1/42;B07B1/46;B07B1/52;B08B1/02;B08B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骨料 分离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骨料分离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顶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分离滚筒,支撑架背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器,分离滚筒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料口,分离滚筒正面右侧且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排料筒,分离滚筒右侧且与排料筒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排放口,排料筒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料弧铲,排料弧铲的底端延伸至排放口内部,分离滚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筛选挡板,筛选挡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限制轨道,限制轨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传动滑块,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建筑骨料分离加工装置,达到了对骨料的表面均匀刷动,实现对骨料堆内部的表面的清理,进一步提高清洁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骨料分离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及砂浆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状材料。有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种。细骨料颗粒直径在0.16~5mm之间.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当缺乏天然砂时,也可用坚硬岩石磨碎的人工砂;粗骨料颗粒直径大于5mm,常用的有碎石和卵石,在同样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比卵石混凝土的高,但碎石是由岩石轧碎而成,成本较卵石为高。轻骨料混凝土中常用的粗骨料有浮石等天然多孔岩石,陶粒、膨胀矿渣等人造多孔骨料。
传统的骨料分离采用水洗方式将其表面的泥沙清除,在加工过程中人需要大量的搅拌使得泥沙脱离,不能保证粗骨料表面都能被均匀搅拌清理,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分离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骨料分离加工装置,解决了传统的骨料分离采用水洗方式将其表面的泥沙清除,在加工过程中人需要大量的搅拌使得泥沙脱离,不能保证粗骨料表面都能被均匀搅拌清理,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分离工作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骨料分离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分离滚筒,所述支撑架背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分离滚筒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分离滚筒正面右侧且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排料筒,所述分离滚筒右侧且与排料筒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料筒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料弧铲,所述排料弧铲的底端延伸至排放口内部,所述分离滚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筛选挡板,所述筛选挡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限制轨道,所述限制轨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传动滑块。排料弧铲与刮料分离机构配合,在重力作用下向外排出,保证分离后的骨料能被及时脱离设备
优选的,所述分离滚筒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刮料分离机构,所述刮料分离机构的底部与传动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分离滚筒内壁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分离配合机构,所述分离配合机构与刮料分离机构对应设置。对粗骨料定量抓取,避免每次加工过量造成分离不均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筛选挡板的表面均匀设置有筛料孔,所述传动滑块的底部与驱动器的驱动轴上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刮料分离机构包括铲料筛板,所述铲料筛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与传动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铲料筛板远离支撑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弧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顶部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导料插针,所述铲料筛板的表面均匀设置有疏通孔,每个所述导料插针与相对应的所述疏通孔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弧板内侧对应设置有收纳导气板。伴随骨料的翻动,对骨料的表面均匀刷动,实现对骨料堆内部的表面的清理,进一步提高清洁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弧板内侧的表面设置有活动轨道,所述活动轨道的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活动轨道内部的顶端且与限位滑块顶端的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缩空气杆,所述压缩空气杆的输出端依次连通限位滑块和收纳导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