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0746.1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3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颂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10003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星座 干扰 规避 方法 | ||
1.一种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针对选定的地面站,获取当前预报周期内所有卫星的可见性预报;
步骤S2:针对所有卫星的可见性预报,以当前预报周期内的最早进站时间为起始遍历时间,以当前预报周期内的最早出站时间为终止遍历时间,确定第一个遍历周期,其中,最早出站时间为当前预报周期内的所有卫星的完整的可见性预报的最后一个出站时间中的最早的出站时间;
步骤S3:获取起始遍历时间+间隔时间段内所有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得到该时间段内选定的地面站所能够接收到其信号且过境时间大于预定时间的卫星个数,在卫星个数超过该选定地面站技术指标允许的个数时,根据用户的去干扰条件或准则决定加入干扰规避表的卫星,干扰规避方案是关机,使开机的卫星个数等于选定的地面站技术指标允许的个数;
步骤S4:重复步骤S3,获取下一个间隔时间段的需要关机的卫星,直至第一个遍历周期结束,给出第一个遍历周期的规避方案;
步骤S5:重复步骤S1,获取下一个预报周期内所有卫星的可见性预报;
步骤S6:以上一个遍历周期的终止遍历时间为下一个遍历周期的起始遍历时间,以下一个预报周期内的最早出站时间为下一个遍历周期的终止遍历时间,确定第二个遍历周期;
步骤S7:重复步骤S3-S4,给出第二个遍历周期的规避方案;
步骤S8:重复步骤S5-S7,给出剩下的所有遍历周期的规避方案;
步骤S9:汇总最终的遍历方案,对于关机时长小于预定时长的卫星,将其规避策略修改为偏置;其中,关机时长为对应的卫星在某个连续关机时间段的总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及步骤S4中,所有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包括其信号能够给选定地面站接收到的开始时间,无法被选定地面站接收到的结束时间,在相应的开始时间及就结束时间之间所对应的持续时间、进站方位角、出站方位角及最大俯仰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卫星相应时间点的星下点在地球上的覆盖区为圆形时,卫星信号是否能够被地面站接收到的判断方法包括:
步骤Sa:获取卫星的观测角d;
步骤Sb:通过观测角d获取卫星在地球上的覆盖区面积;
步骤Sc:获取卫星在相应时间点的星下点位置,结合星下点位置及覆盖区面积得到卫星信号在地面的覆盖区;若选定地面站不在卫星的覆盖区内,则判断选定地面站不能够接收到卫星在相应时间点的信号,反之则能够接收到卫星在相应时间点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a中,观测角d的获取方法包括:
若卫星与地面目标之间的视线与目标处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最小观测仰角,则
若卫星与地面目标之间的视线与目标处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最小观测仰角且卫星没有侧摆时,则
若卫星与地面目标之间的视线与目标处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最小观测仰角且卫星有侧摆时,则
其中,RE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的轨道高度,α为卫星与地面目标之间的视线与目标处地平线之间的夹角为最小观测仰角时的半张角,Φ为卫星摆动的侧视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b中,覆盖区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通过下述公式确定:
其中,P为卫星覆盖区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星座干扰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c中,选定地面站是否在卫星的覆盖区的判断方法包括:
步骤Sc1:获取星下点对应的地心经纬度为λ,φ;
步骤Sc2:获取选定地面站的区域圆心经纬度为λ0,
步骤Sc3:判断D与给定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若D小于或等于半径R,则选定地面站在卫星的覆盖区内;若D大于半径R,则选定地面站不在卫星的覆盖区内;其中,
R为卫星覆盖区的半径大小,RE为地球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颂,未经张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7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