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操作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9615.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陈镇文;吴晓舟;赵福光;陈迪;郑小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操作 基坑 支护 预应力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护板、腹杆和钢绞绳,所述腹杆在支护板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护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钢绞绳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相互连接;所述支护板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钢绞绳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相互连接;所述支护板上设置有驱动丝杆在滑移槽内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向钢绞绳施加预应力,减少操作难度,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内支撑支护结构常用的围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围檩和型钢围檩;而为了减少支撑结构中的对撑和角撑的数量,增大基坑的施工空间,需要增大其围檩的跨度。
相关技术中设计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755368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用大跨度预应力鱼腹梁,其包括下弦梁、钢绞线和腹杆,腹杆固定设置在下弦梁的外侧壁上,钢绞线的两端与下弦梁的两端相互连接;在对基坑进行支撑时,将下弦梁安装在基坑的内侧壁上,通过张拉法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使钢绞线与腹杆的端部相抵,从而达到增大围檩刚度,控制基坑的水平变形之目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这种基坑支护结构在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往往需要人为拉动钢绞线,然后再对钢绞线进行固定,操作繁琐,需要耗费较大的劳动力和操作时间,影响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向钢绞绳施加预应力,减少操作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操作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包括支护板、腹杆和钢绞绳,所述腹杆在支护板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护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钢绞绳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相互连接;所述支护板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钢绞绳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相互连接;所述支护板上设置有驱动丝杆在滑移槽内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向钢绞绳施加预应力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滑移块在滑移槽内沿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由于丝杆与滑移块螺纹连接,可以对滑移块的位置进行快速固定,将滑移块沿向远离腹杆方向滑移,滑移块通过第二连接块拉动钢绞绳的一端,而钢绞绳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相互连接,从而拉紧了钢绞绳,钢绞绳与腹杆的端部相抵,达到控制基坑水平变形的目的,这样操作可以快速对钢绞绳拉紧后进行固定,无需人为固定钢绞绳,减少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杆和蜗轮,所述蜗轮固定设置在丝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滑移槽的内侧壁上沿其深度方向开设有驱动槽,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驱动槽内,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驱动丝杆转动时,通过驱动蜗杆在驱动槽内转动,蜗杆与蜗轮相抵,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操作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蜗杆朝向腹杆方向的一端贯穿支护板固定连接有助力杆,所述助力杆的长度方向与蜗杆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助力杆远离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助力杆相互垂直,所述驱动杆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助力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驱动蜗杆转动时,通过握持助力套筒,带动驱动杆转动,进而带动助力杆转动,进而带动蜗杆在驱动槽内转动,助力杆和驱动杆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9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充电装置
- 下一篇:基于肿瘤运动追踪和放射治疗的剂量重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