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捕集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896.1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解伟航;张妍;李红茹;叶锋;崔晓莹;王丽双;何良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天津南大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48;C01B32/50;B01J2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捕集CO2的富氮炭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物质废弃物豆渣充分研磨,并与蒸馏水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水热碳化,将所得炭材料水洗干燥后与活化剂KOH混合研磨,置于惰性气氛下高温活化,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经稀盐酸与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得到活性炭。本发明以富氮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所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炭具有高比表面积与良好的孔结构,对CO2表现出优异的吸附能力,在273K,CO2分压为1bar时,CO2的吸附容量达3.3~6.3mmol/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废弃物的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捕集CO2的富氮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与CO2的过度排放打破了大自然原有的“碳平衡”,造成了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进而引发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CO2的捕集与储存(CCS)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正在大力开发的CO2捕集技术主要有三种: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和富氧燃烧技术。发电厂产生的烟道气体是工业CO2的主要来源,燃烧后捕集是最符合目前电厂基础设施的捕集方法,通常在常压或者低压(15%CO2)下进行。化石燃料燃烧与工业排放的CO2占人类活动造成CO2排放量的65%,CO2从烟道排放中分离出来,并永久封存在地下成为巴黎气候会议气候目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烟道气中CO2的捕集不断寻找合适的策略和开发新的方法与材料以减少CO2排放。
液态氨吸收法是最先发展并应用于烟气中CO2捕集的方法,也是工业上比较成熟的CO2捕集方法。参见:(a)李雨珂,党成雄,杨光星等.面向二氧化碳捕集的过程强化技术进展.化工进展,2020,39,4919-4939.然而,这种技术的缺点包括:再生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挥发性物质对设备的腐蚀、吸附剂降解困难以及产生潜在的有害废弃物。
固体吸附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再生、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且无液体废弃物产生,被认为是替代液态氨用于燃烧后捕集CO2的有效方法,常见的用于CO2吸附的固体材料有沸石基材料,胺负载的介孔硅、多孔炭以及MOF材料等。参见:(a)Choi,S.;Drese,J.H.;Jones,C.W.Adsorbent materials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from large anthropogenicpoint sources.ChemSusChem,2009,2,796-854.(b)Pardakhti,M.;Jafari,T.;Tobin,Z.;Dutta,B.;Moharreri,E.;Shemshaki,N.S.;Suib,s.;Srivastava,R.Trends in solidadsorbent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CO2 capture.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9,11,34533-34559.负载胺的沸石与介孔硅基材料虽然有着较大的CO2吸附容量,但CO2的解吸与再生需要较高的能量,循环稳定性较差。MOF材料通过裸露的金属位点与负载的胺吸附CO2,吸附选择性较高,但合成步骤复杂,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天津南大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开大学;天津南大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积物污染物释放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防护阀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