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770.4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庞康利;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华志宇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14 | 分类号: | A62B1/14;A62B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3 | 代理人: | 李夏宏 |
地址: | 325036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逃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包括:外壳;第一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左侧,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壳的右侧;第一固定块,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且套接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齿轮,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轴承对称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啮合;第一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的轴承连接处。该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根据使用者自身的体重调节绳索与第二限位块和第一限位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变自身下落速度,以防速度过快造成摔伤,还能够快速的将绳索的一端系在牢固的地方,避免手动打结浪费时间,同时能防止绳结松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逃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逃生器是一种高楼自救逃生装置,是当楼房等高层建筑突发火灾等事件时被困者迅速脱险的最佳选择,使用该逃生器,被困人员无需借助外援,可迅速脱离险境;
常见的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在使用时,是通过增加绳索与外壳的摩擦力以减缓使用者的下落速度,这种摩擦力是预先设定好的,使用者无法根据自身体重进行调节,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当使用者体重过大,则下落速度变快,落地时容易造成损伤,若使用者体重过小,则会使下落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在半空,此外现有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将绳索的一端系于室内牢固的地方,但是手动打结不仅速度较慢而且绳结容易松动,存在移动安全隐患,基于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手动调节绳索摩擦力以改变下落速度和手动打结速度过慢且不够牢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包括:
外壳;
第一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左侧,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壳的右侧;
第一固定块,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且套接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
齿轮,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轴承对称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啮合;
第一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的轴承连接处;
第二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左侧;
第二固定块,数量为四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对称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上下两端;
转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
背带,装配在所述外壳的后侧;
绳索,由上至下贯穿所述外壳的外壁,且位于每组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及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间隙;
保护壳,装配在所述绳索的顶端,且绳索的顶端由保护壳的下表面左侧进入并贯穿保护壳的内腔,再由保护壳的上表面右侧进入并贯穿保护壳的内腔;
第二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腔左侧,且另一端延伸出保护壳的右侧;
夹块,数量为两个,分别螺接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左右两侧;
滑槽,数量为四个,分别开设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腔上下两侧左右两端;
滑块,一端内嵌于所述滑槽的内腔,且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夹块的外壁;
旋钮,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外壁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形状为“L”字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左右两侧螺纹为正反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华志宇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华志宇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7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