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5676.5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尔斌;丁正全;薛峰;王志康;高洪吉;张志伟;郑凯;靳德勇;周鑫明;刘小勇;孙孝锋;梁华华;刘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E02D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嵌固 围护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挖桩孔至下层建筑物,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20:对下层建筑物的顶部的与桩孔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下层建筑物的格栅钢架主筋,使护壁钢筋的底部伸入下层建筑物的凿除后的凹部内;步骤S30: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步骤S40: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步骤S50: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明挖基坑之前一般采用在预挖的基坑周围铺设围护桩,待围护桩铺设完毕后对围护桩内所围区域进行挖掘。对于上述基坑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即围护桩)不易变形,基坑挖掘效果好。
但是对于基坑下方具有既有建筑物的情况而言,明挖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较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嵌固的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挖桩孔至下层建筑物,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20:对下层建筑物的顶部的与桩孔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下层建筑物的格栅钢架主筋,使护壁钢筋的底部伸入下层建筑物的凿除后的凹部内;步骤S30: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步骤S40: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步骤S50: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
进一步地,护壁钢筋采用多个水平环形钢筋以及竖向钢筋绑扎而成,步骤S30包括将竖向钢筋的底部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
进一步地,水平环形钢筋包括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以及多个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环形钢筋的直径,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位于护壁钢筋的底部,步骤S30还包括将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
进一步地,钢筋笼包括竖向延伸的本体段以及位于本体段下方并向内水平弯折的弯折段,步骤S40还包括使弯折段位于至少部分格栅钢架主筋的下方。
进一步地,凿除深度为20cm;和/或,护壁钢筋伸入凹部内的长度为15cm。
进一步地,步骤S10包括:分次挖掘桩孔,每次挖孔的深度不大于1m直至桩孔挖掘完成。
进一步地,围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围护桩,每个围护桩对应一个桩孔,桩孔采用隔三挖一的跳桩施作原则进行挖掘,在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并等待预设时间后再挖掘与该桩孔相邻的桩孔。
进一步地,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60:在围护结构的外侧的区域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进一步地,注浆孔为垂直地面布置的多个,多个注浆孔采用梅花形布置,相邻两个注浆孔之间的间距在700mm至900mm之间。
进一步地,注浆加固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采用后退式注浆方式,注浆压力0.5~0.8MPa,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渗透系数≤1.0×10-6cm/s。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然后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最后向桩孔内浇筑桩体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这样形成的围护桩能够与下层建筑物的顶部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围护桩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5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